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Newsletter

Newsletter

https://www.med.cuhk.edu.hk/alumni/newsletter/editor-s-pick-1-chi-the-container-generation
https://www.med.cuhk.edu.hk/alumni/newsletter/editor-s-pick-1-chi-the-container-generation

貨櫃同窗情   延續半世紀

 

Healing and Heartbreak:  A Day in the Life of a Houseman...

儘管世事多變,有種情誼卻可細水長流。中大醫學院首屆畢業生於1980年代識於微時,今天大家各有所成,難得多年來感情如昔,每年相聚。趁中大醫學院成立40週年,五位校友跟我們分享當年的校園生活,細說醫學院如何造就自己的事業與人生。


 

第一屆中大醫學院於1981年創院時,60位剛入學的小伙子已知困難重重,一來新學院在1987年前未獲英國醫務委員會正式認證,二來用作教學的威爾斯親王醫院仍未竣工,已故創院院長蔡永業教授只好安排在基督教聯合醫院停車場教學,一班學生要在貨櫃箱改建的臨時課室上課。 

 

這個貨櫃箱既是課室也是休息室,甚至是晚間當值生的睡房,有時嚴冬炎夏太難熬,反而策勵大家留在醫院苦讀。 

 

中大精神科系主任榮潤國教授記得天天要坐旅遊巴去上課,大家在車上合唱許冠傑和關正傑的歌振奮士氣,又會在學業上互相幫助,他笑說:「我們是醫學院首屆學生,一切只能靠自己,因此自嘲『中大自學士』。」 


The “Container Generation”: A Half-Century of Friendship and Legacy

 

 

國際視野與全人服務

 

其實這班「自學士」一直獲得悉心栽培,因為蔡永業院長深信醫生需要國際視野,因此中大醫學院雲集世界各地的權威教授。 


對中大精神科林翠華教授而言, 蔡院長不單是中大醫學院的創院院長,也像全班同學的慈父,她回憶: 「他對我們的栽培真是無微不至,他會指正我們的執筆方法,督促我們走路要端正,還循循善誘教我們選科。」 


蔡院長深信香港需要全人發展的醫學專才,榮潤國教授回憶:「中大醫學院從不偏重一科,而是為了社會整體福祉平衡發展,回想起來可見蔡院長的高瞻遠矚。」


不論是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或早年的禽流感和伊波拉病毒病,世界各地的疫區或隔離設施總有中大醫學院首屆畢業生的蹤影,林翠華教授說: 「這是醫生的使命,在世人需要時隨傳隨到,我希望年輕一代的醫生會傳承下去。 」 


中大醫學院雲集世界各地的權威教授

 

 

由課室到運動場

 

仁濟醫院內科顧問醫生巫家強說中大醫學院自創院已奉行以人為本的精神,他最記得一位教授的叮囑:「他要我們將病人幻想成自己的父母,我們要用對待摯親的方法對待病人,這番說話對我刻骨銘心,我行醫多年依然以此為鑑。」 


巫醫生在課餘時為中大醫學院學會年度刊物《披心》當攝影師,這位攝影初哥買了一台Olympics 135單鏡反光相機為同學留影,他收藏多年的校刊如今已發黃,卻記錄了第一屆學生的行山、 燒烤等快樂聚會,以及在運動場上的奪獎事蹟。 


中大保健處處長陸偉昌醫生是第一屆醫學院學會會長,為同學組織過不同活 動,他憶述:「當時醫學院學生在運動場上很活躍,我們是臥虎藏龍。」他有份跑4 x 400米接力,自己以58秒交棒。 


現任養和醫院體格健康檢查部副主任及內分泌及糖尿病中心主任的盧國榮醫生正是其中一位運動精英,熱愛打羽毛球,他回憶:「我們空群而出參加運動會,人人不為獎項志在參與,因為大家總想聚在一起。」這班貨櫃箱同窗還會一起踢波、切磋廚藝,還會玩水戰和疊羅漢。 


由課室到運動場

 

 

 

由學醫到行醫

 

儘管校園生活多姿多彩,但大家從未在學業上鬆懈,既要咬緊牙關通過英國醫務委員會的認證,又要穿梭不同醫院完成艱辛的實習,陸偉昌醫生說:「我四年級時經常在宿舍的溫習室通宵達旦。」 

 

要在中大醫學院畢業沒有僥倖,像盧國榮醫生由中文中學升上來,要由頭掌握艱澀的英文醫學術語,他憶述:「當年沒有互聯網,也沒有谷歌字典,我經常埋首翻閱字典。」 

 

等大家終於披上醫生袍,才知行醫又是另一段漫長的學習之路,陸偉昌醫生說: 「做醫生要根據病人的實際需要診症, 也許未必跟當年教科書上的知識一樣, 但醫學院傳授的學問卻是我們的根基。」 榮潤國教授和議道:「中大醫學院不是普通的醫學院,而是一個成長堡壘, 不單傳授學生醫學知識,也培養學生成為堅毅的仁醫,我深信醫學院會繼續作育英才。」 

 

一班識於微時的同學,在貨櫃課室建立了深厚的情誼,40年後依然經常互傳短訊,相約聯誼,攜手延續中大醫學院的傳奇。 
 

 

由學醫到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