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Newsletter

Newsletter

https://www.med.cuhk.edu.hk/alumni/newsletter/editor-s-pick-1-or-lessons-from-the-kitchen-chi
https://www.med.cuhk.edu.hk/alumni/newsletter/editor-s-pick-1-or-lessons-from-the-kitchen-chi

灶房學問:
大廚醫生的烹飪夢與濟世心 

 

 

灶房學問: 大廚醫生的烹飪夢與濟世心

愛美食的人未必愛煮食,恰巧三位中大醫學院校友——李德誠醫生(MBChB 1991)、陳鼎鼐醫生(MBChB 1991)及麥忻華醫生(MBChB 2002)都熱愛烹調美食,他們分享了許多校園時代的烹飪趣事,在廚藝與醫術都貫徹了盡善盡美的精神,貫徹中大醫學院的格言:「Transforming our Passion into Perfection」。  


 

 

宿舍的廚藝高手

 

灶房學問: 大廚醫生的烹飪夢與濟世心

 

愛上烹飪有原因,擔任精神科醫生的李醫生12歲那年為正在「坐月」的媽媽做家務,年少時已學會蒸水蛋、蒸肉餅等簡單菜式,直到他入讀醫學院時大派用場。他說:「讀中大時愛去大埔『波仔記』大排檔,偶爾也會到雍雅山房用膳,但難忘的是我在宿舍煮的咖喱雞翼,令同學們垂涎。」

 

灶房學問: 大廚醫生的烹飪夢與濟世心

任職整形外科的麥忻華醫生(MBChB 2002)

任職整形外科的麥醫生自幼便跟隨媽媽學習廚藝,她小學一年級時會煲飯,二年級時已懂得煮餸,入讀中大醫學院時也會在宿舍煮雞翼,至今偶爾為親朋戚友炮製中菜和泰菜。

 

眼科醫生陳醫生和友人聯營一間壽司餐廳和一間鐵板燒餐廳,他憶述:「我在宿舍露台置了一個爐,從宿舍對面的圓洲角街市買海鮮來煮,爆蒜頭時散發的香氣會引來其他同學不請自來。」原來中大醫學院宿舍不單用來溫書和作息,也讓學生以食物編織回憶和鞏固友情。

 發揮創造力

 

麥醫生深信廚藝要經年琢磨, 她說:「我很少用食譜,會靠直覺將每道菜力臻至善,以製作醉蝦和醉鮑魚為例,須根據季節和場合調整,漸漸對不同場合、不同菜式應付自如。」

 

她說烹飪需要發揮創造力這點跟行醫很相似:「整形要視乎不同病人情況決定怎樣遮掩傷口或修補疤痕,做法不可一成不變,要靈活應用才會達至最佳效果。」

 

李醫生對「食譜」看法不謀而合,他說處方藥物一般有既定份量,但用於不同病人身上不可能一式一樣,要靈活變通,才能做到精益求精,例如,處方日間用的鎮靜劑,他喜歡用八分之一粒的分量,就像煮餸下調味一樣,剛剛好便夠,效果更好。」

 

灶房學問: 大廚醫生的烹飪夢與濟世心

 

麥忻華醫生烹調的「醉鮑魚

 

 

重視與人聯繫

 

鑽研廚藝和追求醫學知識再重要,終究要以人為本。

 

灶房學問: 大廚醫生的烹飪夢與濟世心

眼科醫生陳鼎鼐醫生(MBChB 1991)

陳醫生說:「我們的壽司師傅愛跟顧客聊天,掌握他們的口味,確保他們吃得滿足,這套待客之道,同樣適用於醫生對待病人。」

 

他憶起已故中大醫學院蔡永業院長在開學日的一席話:「做醫生不是醫治一人之病,而是要醫治病著的人。」

 

他說餐廳的經理會牢牢記住顧客的名稱,醫生也應了解自己的病人:「單單認得一個戴上口罩的病人,就能跟他們建立互信和尊重,畢竟病人將自己的健康交託給你。」

 

李醫生則認為醫生還要懂得溝通技巧,「我很仰慕法國名廚Joël ROBUCHON,他會一邊為客人切白松露,一邊話『我俾多啲、多啲、再多啲你!』;他不僅廚藝出類拔萃,同時能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所以醫生跟病人解釋醫療程序和藥物時,如果可以像Mr. ROBUCHON般生動,令每位病人都覺得自己得到VIP級的照顧,病人自然信任醫生願意配合治療,事半功倍。」
 

 


灶房學問: 大廚醫生的烹飪夢與濟世心

 

精神科醫生李德誠醫生(MBChB 1991)

 

 

力求進步

 

下廚和行醫都講究細節,麥醫生說:「煮一頓中菜要思慮周全,確保每道菜熱騰騰地上桌,炆製的菜應先煮好,炸的菜式不能連接上桌,還要一心多用以爭取時間。」

 

她五年前在灣仔藝術中心烹飪私房菜,每星期烹煮最多三十人的飯局,總要在前一天準備妥當。她說:「整形外科手術也要規劃周全,六小時和十二小時的手術分別極大。」

 

陳醫生說看似多細微的工作都要力求進步,他舉例:「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曾連奪多年米芝蓮三星,因為他製作壽司追求完美無瑕,像醫生下手術刀時要恰到好處,看似不斷重複,但每次製成品要比上次更好,醫生也要力求進步,不斷鑽研新方法或新意念。」

 

李醫生也會不惜時間精力追求完美:「當我推介一間餐廳之前,起碼會去試食六次,確保次次都滿意,才會介紹給朋友和讀者。」

 

 

當中的滿足感

 

灶房學問: 大廚醫生的烹飪夢與濟世心

麥忻華醫生烹調的「白鱈尋梅」

努力的成果總是令人回味無窮,麥醫生說:「我為兔唇嬰兒做完手術,看見患者家人燦爛的笑容就很快樂,好比食客看見佳餚上桌便安靜下來,細意品嚐我烹調的菜式,這樣給我極大的滿足感。」

 

陳醫生期望不久將來開設第三間餐廳,他說:「醫學和美食一樣會給人慰藉和滿足,我很自豪可以為失明的病人恢復視力,也為尋覓美食的人帶來喜悅。」

 

李醫生至今每月在家中宴請朋友和舊同學,他笑說:「有次我煮豉油豬油撈飯,醫生們明知高膽固醇仍『冒死』進食,在香港找好餐廳不難,最難得的反而是一大班好朋友能夠夾到時間,一齊聚聚,我很慶幸有相識三十多年的舊同學跟我分享美食。」

 

三位醫生多年來鑽研醫術及廚藝,不僅幫助了無數病人,也在餐桌上造福了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