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醫仁心 (三十一) :醫學米芝蓮
《摘星廚神》是近年我最喜愛的日劇之一,主角是一名日本天才廚神。劇集開始時,他在法國充當米芝蓮二星餐廳主廚,性格自負的他因一次日法首腦宴會中團隊失誤,令法國首腦敏感症發作,背負罪名的主角被趕出法國廚師界!聲名狼藉的他在偶然機會下和女主角回到日本,重新開辦法國餐廳。但因他在法國的嚴重失誤,引發各界不同的疑慮和阻撓。他痛定思痛後,做人處事變得謙虛之餘,亦找到經營出色餐廳的成功元素:一、邀請在每個重要崗位中,表現最出色的伙伴加入;二、建構團隊合作精神;三、利用日本食材創造出美味的法國菜。
中大醫學院過去40年在醫學科研、教育和服務的努力,令我們躋身全球醫學院排名前25名,更是當中最年輕的醫學院!要達到醫學界中的米芝蓮並不簡單,基本元素跟《摘星廚神》劇中形容成為米芝蓮星級餐廳的要求十分相近。跨學科團隊合作和優秀人才固然重要,利用本地環境和優勢結合國家發展方向,研發出創新臨牀技術和治療,更是醫學院重要的發展方向,和劇中利用本土食材炮製米芝蓮食譜的方向異曲同工。
劇中細緻地描繪廚師為了達到米芝蓮水平而到處尋找合適食材,利用不同溫度和烹調方法重複嘗試數十次,創造出嶄新的法國菜式。這種為了創出嶄新食譜而全情投入的熱誠,跟我們在醫學創新試驗中不計成敗,勇於挑戰的精神不謀而合,主角們的團隊合作更是「摘星」的至勝關鍵!
然而當優秀成果初現後,怎樣才能持續發展、維持米芝蓮星級地位?劇中一集描寫自信的主角本以為自己烹煮的法國菜天下無敵,沾沾自喜地邀請尊敬的師父試菜,師父卻毫不欣賞,更破口大罵!後來主角發現師父因年事已高而味覺失調,完全不能感受到菜式的味道,從而思考創作美味菜式的真正原因,是為了讓客人享受美味菜式帶來的滿足,在追求米芝蓮星級水平之餘,亦應注重顧客的不同需要!
下筆之前一個周末,我獲邀參加亞洲醫學生會議,和300多名醫學生交流。在短短20分鐘演講,我分享了自己在機械人手術科創道路上的經歷,答問環節時一名同學興致勃勃地問:「院長,是什麼原因驅使你20年來持續醫學科創工作?」我笑着答道:「除了科創成功帶來的滿足感外;回到初心,持續工作的真正動力就是希望病人得到更佳手術治療和成效。」
世界大學排名和米芝蓮就如一面鏡子,為我們的發展和工作帶來肯定和自我反省的機會!然而中大醫學院不會盲目追求排名,我們未來會繼續抓緊機遇,在醫學研究、教育和服務上尋求突破,使病人得到創新和更優質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以米芝蓮式的創新精神實現醫學院座右銘的精神——Transforming our passion into perfection!
(原文刊載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