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develops-the-world-s-first-senescent-cell-atlas-in-skeletal-muscle-revealing-cell-ageing-switches-and-a-new-anti-ageing-drug-that-can-reverse-sarcopenia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develops-the-world-s-first-senescent-cell-atlas-in-skeletal-muscle-revealing-cell-ageing-switches-and-a-new-anti-ageing-drug-that-can-reverse-sarcopenia

中大全球首创骨骼肌细胞衰老图谱 揪出细胞衰老「开关」 发现可抗衰老逆转肌少症药物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全球首创人类骨骼肌细胞衰老图谱,成功运用先进的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及独创的衰老评分演算法,掌握人类骨骼肌细胞衰老特徵及调控机制,藉此辨识能精准介入治疗肌肉衰老的新药物靶点,更发现小分子药物Maraviroc可有效延缓肌肉衰老,有望开创崭新的抗衰老药物疗法,为对抗肌肉衰老提供全新策略。此项研究成果已於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Huating Wang

图为来自中大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的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左起)临床助理教授王添欣医生王华婷教授以及是次研究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李扬博士。

肌少症缺乏有效药物介入治疗 

骨骼肌是维持人体稳态及活动能力的重要器官。肌少症患者并非单纯地因年龄增长而出现骨骼肌肉质量减少,更面临肌肉力量及功能持续衰退的问题,从而增加跌倒及骨折风险。肌肉流失过快或过多者,甚至可能导致身体残障或死亡。

 

Michael Ong

王添欣医生表示年龄、性别、基因、慢性疾病、生活方式以及肌少型肥胖均是肌少症的主要风险因素,惟此病难以及早诊断,亦暂无有效药物可治。

Sarcopenia

邓女士分享,两年前因背痛求诊时,才知道自己患有肌少症。除了接受物理治疗、多运动及补充营养外,若能研发出创新的药物治疗,对肌少症患者而言将是一大喜讯。

全球60岁以上人士中患有肌少症的比例高达10%,而本港65岁或以上人士中,平均每七人便有一人患上肌少症,而每两名80岁以上长者中便有一人患上肌少症。患者面对的健康威胁不容忽视。然而,医学界对肌少症的复杂成因尚未清楚。衰老细胞及其分泌的活性分子(统称SASP因子)是公认引起组织衰老的重要原因,但在肌肉组织中的衰老细胞的研究并不多。

中大首创细胞衰老图谱  揭示抗肌肉衰老新指标 

研究团队收集10位男性的活体肌肉样本[1],分离出逾五万个细胞核,成功进行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并整合五个衰老基因数据库,开发出一套统一的衰老评分演算法,因而绘制出首个人类老化肌肉的细胞衰老图谱。

 

根据图谱,研究人员发现在长者骨骼肌衰老细胞中,SASP因子显著上升,其中CCL3CCL4CCL5 及其受体 CCR5等肌肉干细胞的SASP因子表现异常活跃,并透过扩散衰老讯号影响周围细胞,促进慢性发炎、纤维化及前驱细胞(再生细胞)功能障碍,加快肌少症的发展。

 

老药新用逆转肌肉衰老  开拓临床应用新方向

 

Huating Wang

王华婷教授表示,CCR5拮抗药物Maraviroc在小鼠测试中展现出显著的抗衰老效果,为逆转因细胞衰老引致的肌少症提供崭新的治疗策略。此药亦用於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团队因此发现CCR5拮抗药物Maraviroc有望成为治疗肌少症的新药,此药亦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小分子药物。老年小鼠在服用高剂量的Maraviroc三个月后,其肌肉形态明显改善,肌纤维横切面积扩大,肌肉功能随之提升,握力及跑步耐力亦有显著进步。肌肉组织内聚集的发炎细胞减少50%,细胞衰老程度大幅下降,证实该药物可通过阻断SASP因子诱发的细胞互动,逆转肌肉老化。

发现细胞衰老「开关」为药物开发锁定新靶点

研究人员进而成功锁定两个启动SASP因子、犹如「开关」的核心转录因子,包括ATF3以及JUNB,其中JUNB在老年肌肉干细胞中表现活跃,表达量激增133%,是调控细胞衰老的重要因数。此重大发现为针对肌肉衰老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并已通过小鼠模型获进一步验证。

 

该研究共同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李扬博士表示:「此图谱有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引发老化肌肉衰老的细胞分子机理及作用,我们所开发的衰老评分方法也将有助鉴定组织中的衰老细胞。」另一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大博士毕业生李楚含博士

 

中大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临床助理教授王添欣医生补充:「大部分人自30岁起便会每年出现肌肉流失的情况,65岁以上长者更是肌少症的高风险人群。肌少症没有明显病徵,许多病例往往未能及时诊断。目前暂无有效药物可治疗此病,相关治疗大多局限於物理治疗及补充营养等非药物介入方式。是次研究有助开创出全新的抗衰老药物疗法,降低肌少症此隐形疾病的住院率及死亡风险。」

 

中大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王华婷教授指出:「人口老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其导致的劳动力萎缩对社会系统、财政压力及产业结构影响深远。如何减缓或逆转老龄化引起的器官衰老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展望未来,我们计划开展人体临床试验,并促进相关药物的临床转化,以探索更多针对肌少症的崭新治疗方案,尤其是与骨关节炎相关的肌少症。」

 

是次研究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的「InnoHK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香港研究资助局和中国内地政府数个项目的资助。

 

[1]样本分别来自五名年龄介乎1927岁的青年及五名年龄为6077岁的长者。研究表明,在年长人士的骨骼肌中,四大骨骼肌微环境核心细胞,包括肌肉干细胞、纤维脂肪祖细胞、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的衰老细胞相对於青年肌肉分别增加54%715%34%757%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