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reveals-an-elevated-stroke-risk-with-switching-oral-anticoagulants-in-atrial-fibrillation-patients-who-developed-breakthrough-strokes-during-anticoagulation-therapy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reveals-an-elevated-stroke-risk-with-switching-oral-anticoagulants-in-atrial-fibrillation-patients-who-developed-breakthrough-strokes-during-anticoagulation-therapy

中大研究发现房颤病人若中风后随意更换抗凝血药或加剧复发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脑神经科最近完成全球首个以人口为基础的研究,评估不同抗凝血治疗方案对预防心源性中风再次复发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心房颤动患者若在服用新型抗凝血药(即新薄血药)期间出现中风,及后随意转换其他替代抗凝血治疗方案,特别是转用传统抗凝血药「华法林」,会令中风复发风险增加,研究结果已於国际科学期刊《神经学》发表。研究团队冀藉著7月22日「世界脑健康日」建议心源性中风患者,除非有必要转换治疗,否则不应在首次中风后更换其他抗凝血药类别 。

 

Dr Bonaventure Ip and Prof Thomas Leung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患者若在服用新型抗凝血药期间出现中风,及后随意转换其他替代抗凝血治疗方案,特别是转用传统抗凝血药「华法林」,会令中风复发风险增加。(左起)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助理教授叶耀明医生及利国伟脑神经学教授梁慧康教授

心房颤动会形成血块导致中风

 

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一种心律不正疾病,病人因心跳不规则而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部分血液或会积聚在心脏内形成血块,而当血块游走至脑部便有机会造成脑血管阻塞,引发心源性中风。房颤病人的中风风险较一般人高五倍。全港近三成缺血性中风个案是由房颤引起,其严重程度及死亡率是所有缺血性中风病因中最高。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若转换抗凝血治疗方案或增中风复发机率

 

过往的临床研究显示,新型抗凝血药有助预防房颤患者出现血管栓塞。即使新型抗凝血药能有效降低中风风险60-70%,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房颤患者於服用抗凝血药后出现中风。曾经出现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血管栓塞而增加再次中风的风险,因此为心源性中风患者制订预防复发的治疗方案尤其重要。

 

Dr Yip

叶耀明医生表示,此研究有助了解更换抗凝血药类别未必能为房颤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效果。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助理教授叶耀明医生领导的研究团队,运用医院管理局的电子健康数据库「临床医疗数据分析及报告系统(CDARS)」,收集了45,946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於2015年至2020年期间在公立医院利用新型抗凝血药进行治疗的数据,分析房颤患者服用新型抗凝血药后出现中风和及后再复发的疾病轨迹。结果显示,2,337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於服用新型抗凝血药期间仍然出现缺血性中风。而他们当中的13.4%在16.5个月跟进中位数内中风复发。

 

团队进一步比较这些患者在出现第一次中风后,维持服用相同抗凝血药或改为其他替代抗凝血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发现房颤病人倘若在经历第一次中风后改变正在服用的抗凝血药,会增加中风复发及其他心脏疾病风险。

关於非瓣膜性房颤中风患者因更换抗凝血治疗方案而引发的健康风险

  • 若患者更换成传统抗凝血药「华法林」或另一类别的新型抗凝血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将分别增加96% 和 62%。
  • 更换另一新型抗凝血药类别的患者比继续服用同一类别的患者患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风险高出两倍多
  • 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预防缺血性中风复发并无额外益处
  • 导致缺血性中风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合并使用细胞色素 P450/P-糖蛋白 (CYP/P-gp) 调节剂、和大动脉粥样硬化。

叶耀明医生强调:「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服用新型抗凝血药后仍出现缺血性中风是全球急症科、内科和脑神经专科医生常面对的临床难题。是次研究可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解患者接受抗凝血治疗后仍出现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因素和精确病因,更重要的是,有助我们了解更换药物类别未必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效果。」

 

Prof Thomas Leung

梁慧康教授表示,房颤病人需要有极高依从性准时服用抗凝血药,否则中风风险会随之增加。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利国伟脑神经学教授及脑神经科主任梁慧康教授表示:「是次研究有助我们为心源性中风患者提供以实证为本的抗凝血治疗方案。房颤是长者中最常见的中风成因。人口持续老化,我们相信心源性中风的患者数目也会继续上升,房颤患者应定时覆诊及依从服药,才能对降低中风复发的风险。」

 

研究团队提醒大众,预防房颤和中风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 一旦出现房颤或中风的危险因素(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衰竭等),药物只能减低中风机会,并非将机会降至零。团队亦建议大众调整生活习惯,包括保持均衡饮食、进行恒常带氧运动、避免过量饮酒、避免吸烟及恰当处理压力等, 都能有效预防「三高」及心脑血管疾病。
 

Patient sharing

心房颤动患者石女士於年初突然出现缺血性中风,幸好及时入院进行动脉内血栓移除术,康复进度良好。她在术后依时服用新型抗凝血药,并管理好其他疾病风险因素如血压及胆固醇,以减低中风复发风险。

关於「世界脑健康日」

 

为提升世界各地关注和付诸行动以减轻脑神经疾病负担,世界神经病学联合会将每年7月22日订为「世界脑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重视脑部健康,远离残疾威胁」,希望藉此鼓励大众关注脑健康及疾病,摆脱因脑神经疾病而导致残疾的风险。

更多新闻稿

中大研发新型纳米机械人增强溶栓效果助减中风患者脑损伤

中大研发新型纳米机械人增强溶栓效果助减中风患者脑损伤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心房颤动引致中风个案15年间上升3倍 宜及早服用抗凝血药预防中风

中大研究发现心房颤动引致中风个案15年间上升3倍 宜及早服用抗凝血药预防中风

研究
中大倡议新药物治疗标准逆转脑血管硬化

中大倡议新药物治疗标准逆转脑血管硬化

研究
中大与理大携手在威院推行24小时远程中风溶栓治疗服务

中大与理大携手在威院推行24小时远程中风溶栓治疗服务

临床服务
中大证实体外反搏法有效增加缺血性中风者的脑血流供应

中大证实体外反搏法有效增加缺血性中风者的脑血流供应

研究
亚洲病人新喜讯 中大最新临床研究 脑支架扩阔窄血管 手术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预防缺血性中风

亚洲病人新喜讯 中大最新临床研究 脑支架扩阔窄血管 手术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预防缺血性中风

研究
中大医学院完成全球首个针对心房颤动华人患者的脑出血治疗成效研究

中大医学院完成全球首个针对心房颤动华人患者的脑出血治疗成效研究

研究
中大响应「世界脑健康日2022」 吁预防脑小血管病以减中风及认知障碍症风险

中大响应「世界脑健康日2022」 吁预防脑小血管病以减中风及认知障碍症风险

研究
中大为5,000港人免费验脑 开展人口基础研究追踪本港脑健康状况

中大为5,000港人免费验脑 开展人口基础研究追踪本港脑健康状况

研究
中大教授成为全球首位华人获颁「世界中风组织主席中风贡献奖」 全球首创「脉磁激法」助中风患者复修脑部功能及促进机能痊愈

中大教授成为全球首位华人获颁「世界中风组织主席中风贡献奖」 全球首创「脉磁激法」助中风患者复修脑部功能及促进机能痊愈

奖项及荣誉
中大与全球30多国专家合作研究 发现小中风新药物疗法

中大与全球30多国专家合作研究 发现小中风新药物疗法

研究
中大与多国中风专家领导一项全球研究 发现及早评估与治疗「小中风」可降低七成中风风险

中大与多国中风专家领导一项全球研究 发现及早评估与治疗「小中风」可降低七成中风风险

研究
中大筛查发现每三名社区长者就有一人患脑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风日呼吁及早预防

中大筛查发现每三名社区长者就有一人患脑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风日呼吁及早预防

临床服务
头颈放射治疗增中风风险 中大证实「颈动脉支架成型术」成效显著

头颈放射治疗增中风风险 中大证实「颈动脉支架成型术」成效显著

研究
中大研究证实中风可诱发老人认知障碍症 保持血管健康有助降低老人认知障碍症病发机会

中大研究证实中风可诱发老人认知障碍症 保持血管健康有助降低老人认知障碍症病发机会

研究
中大证实为颈血管狭窄进行支架成型治疗及 为心脏衰竭患者植入心脏肌肉收缩调节器成效显着

中大证实为颈血管狭窄进行支架成型治疗及 为心脏衰竭患者植入心脏肌肉收缩调节器成效显着

研究
中大领导国际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系统 只需「眼底相」即可准确侦测阿兹海默症

中大领导国际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系统 只需「眼底相」即可准确侦测阿兹海默症

研究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个案绝大部分为60岁或以上 中大率领国际专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顾长者及认知障碍症患者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个案绝大部分为60岁或以上 中大率领国际专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顾长者及认知障碍症患者

研究
中大成立「张金菱治疗柏金逊综合症研究中心」 跨学科研崭新方法 减慢柏金逊病程

中大成立「张金菱治疗柏金逊综合症研究中心」 跨学科研崭新方法 减慢柏金逊病程

研究
中大全球首个「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家庭研究 揭柏金逊病家族遗传倾向高达6倍 追踪初期症状如便秘 可提前20年介入柏金逊病

中大全球首个「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家庭研究 揭柏金逊病家族遗传倾向高达6倍 追踪初期症状如便秘 可提前20年介入柏金逊病

研究
中大为本港老化人口制订标准化认知测试 及早辨识认知障碍症患者

中大为本港老化人口制订标准化认知测试 及早辨识认知障碍症患者

临床服务
中大开展全球首个以「视网膜影像」筛查华人阿兹海默症研究

中大开展全球首个以「视网膜影像」筛查华人阿兹海默症研究

研究
中大「蔡永业脑神经科学中心」破解大脑学习动作技能原理

中大「蔡永业脑神经科学中心」破解大脑学习动作技能原理

研究
中大成立周佩芳认知障碍预防研究中心 设立一站式简易网站提供认知障碍症资讯

中大成立周佩芳认知障碍预防研究中心 设立一站式简易网站提供认知障碍症资讯

研究
中大成立全球首个华人「早发性认知障碍症」研究登记册

中大成立全球首个华人「早发性认知障碍症」研究登记册

研究
中大率先引入「高频信号检测」技术以确定脑部手术范围 有效提升复杂性脑痫症手术成效约三成

中大率先引入「高频信号检测」技术以确定脑部手术范围 有效提升复杂性脑痫症手术成效约三成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与养和医院携手研究 发现抑郁症患者出现睡眠行为障碍或是脑退化先兆

中大与养和医院携手研究 发现抑郁症患者出现睡眠行为障碍或是脑退化先兆

研究
中大提倡结合房颤筛查及药物教育 助长者减低中风风险

中大提倡结合房颤筛查及药物教育 助长者减低中风风险

临床服务
首位香港科学家晋身Eppendorf and Science神经生物学奖三甲 中大优秀医科生致力拆解脑神经网络之谜

首位香港科学家晋身Eppendorf and Science神经生物学奖三甲 中大优秀医科生致力拆解脑神经网络之谜

奖项及荣誉
中大研究发现新一代口服薄血药助亚洲房颤患者预防中风成效更佳

中大研究发现新一代口服薄血药助亚洲房颤患者预防中风成效更佳

研究
吕志和博士创新医学杰出教授公开讲座 脑神经学专家Steven Cramer教授主讲「脑中风后的修复」

吕志和博士创新医学杰出教授公开讲座 脑神经学专家Steven Cramer教授主讲「脑中风后的修复」

教育
中大公布小中风的最新药物治疗方法

中大公布小中风的最新药物治疗方法

研究
中大成功研发全自动化视网膜图像分析系统 有助糖尿病患者预防中风

中大成功研发全自动化视网膜图像分析系统 有助糖尿病患者预防中风

研究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