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and-nam-celebrate-new-mou-partnership-and-hold-cuhk-nam-distinguished-lecture-and-international-health-policy-fellowship-seminar-to-advance-medical-innovations-for-ageing-population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and-nam-celebrate-new-mou-partnership-and-hold-cuhk-nam-distinguished-lecture-and-international-health-policy-fellowship-seminar-to-advance-medical-innovations-for-ageing-populations

中大醫學院與美國國家醫學院慶祝締結備忘錄夥伴關係並 舉辦中大—美國國家醫學院傑出講座暨國際衞生政策研究員獎學金研討會 促進醫學創新 應對人口老化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中心)聯同美國國家醫學院(NAM)、中大生命科學學院以及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研究所,於2025年9月8日舉辦中大—美國國家醫學院傑出講座暨國際衞生政策研究員獎學金研討會。活動期間,中大醫學院與美國國家醫學院慶祝雙方合作,攜手促進醫療政策及生命倫理教育的發展。活動邀得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及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曹文凱博士出席,並匯聚多位來自科學、醫學與政策領域的領袖共同參與。

 

Centre for Bioethics

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曹文凱博士右四),Lanson Foundation主席及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創始慈善家鄭維健博士左五)和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右三),與中心聯席總監鍾一諾教授左四)和劉善雅博士右一),以及講者周熙文教授右二)、莫仲棠教授左三)、陳秀雯教授左二)和高浩醫生左一)合照。

雙方簽署標誌性合作備忘錄 延續「中大—美國國家醫學院國際衞生政策研究員計劃」

活動一大亮點是由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及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曹文凱博士主禮的合作備忘錄(MOU)簽署儀式。這份於2025年8月生效的新備忘錄,延續了「中大—美國國家醫學院國際衞生政策研究員計劃」,該計劃持續獲得Lanson Foundation的慷慨捐助與支持。這項合作象徵雙方共同致力於培育未來領袖,推動衞生政策及生命倫理領域內具影響力的研究。「鄭維健—曹文凱中大—美國國家醫學院國際衞生政策研究員計劃」設立的獎學金將支持具潛質的學者,促進全球在衞生政策方面的未來協作與創新。

MOU CU Medicine and NAM

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曹文凱博士左)和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簽署合作備忘錄,延續中大與美國國家醫學院的「鄭維健—曹文凱中大—美國國家醫學院國際衞生政策研究員計劃」,並加強中大及美國國家醫學院的合作夥伴關係。

尋求健康長壽的創新方案

是次活動聚焦於科學創新與公共衞生領域,探索應對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嶄新解決方案。曹博士發表題為「健康長壽的嶄新發展:為老齡化社會推動創新」的傑出講座,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兼現任美國國家醫學院國際衞生政策研究員周熙文教授則就「結合基礎研究與公共衞生計劃:推進阿茲海默症及相關認知障礙症預防的可持續方案」發表演講。兩場講座均強調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有效公共衞生措施的重要性,以促進健康老齡化(即健康長壽並維持優質生活)。

 

曹文凱博士在講座中指出,透過生物醫學、數據科學與科技的進步,並結合以使命為本的管治與合乎倫理的監督,有助延長人類的健康壽命。他同時強調隨着社會日益老齡化,確保公平的醫療服務亦至為重要。

 

曹博士表示:「綜觀多個國家,甚少有國家同時準備好既能滿足長壽帶來的需求,又能把握其機遇;多數國家在其中一方面做得不錯,但在另一方面的表現則未臻理想。今天我想說的是,制定支援人口老齡化的計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讓人們保持健康。因此,我們提出從『老齡化』轉向『健康與長壽』的概念,因為長壽的目標不只是應對老齡化,即不僅僅只是延長壽命,更在於提升健康壽命─也就是促進身心及社會福祉的健康狀態。」

 

結合基礎研究與公共衞生 預防認知障礙症

周教授在講座中探討了可加強阿茲海默症及相關認知障礙症ADRDs)的基本預防措施及醫療系統應變能力的轉化路徑。周教授表示:「雖然抗類澱粉蛋白療法帶來希望,但其臨床療效仍然有限,且醫學界對其廣泛適用性與長期副作用仍然存有疑慮。與許多報告不同,這些報告採用傳統的『以疾病為本』途徑來分析問題,我們的工作則側重『生命歷程』。我們認為腦部老化及其功能退化並非僅出現在晚年,而是貫穿整個生命歷程,而我們的觀點正是建基於此認知之上。」

 

是次研討會為參加者提供深入探討科學、倫理與醫療政策的平台,促進各方積極學習及協作。中心將繼續致力加強生命倫理教育,並推動該領域的國際交流。

 

2025至2027年度的研究員獎學金計劃將於2025年10月開始接受申請。有關申請資格、時間表及遞交申請的詳情,請參閱中心的官方網站https://bioethics.med.cuhk.edu.hk及社交平台的最新公布。

更多新聞稿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慶祝成立十周年  匯聚全球專家攜手應對醫學及科技的生命倫理挑戰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慶祝成立十周年 匯聚全球專家攜手應對醫學及科技的生命倫理挑戰

里程碑
中大全球首創手術機械人多功能自動化具身智能平台 完成活體動物驗證

中大全球首創手術機械人多功能自動化具身智能平台 完成活體動物驗證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成功利用自家研發的腹腔鏡機械人完成橫跨歐亞三地20,000公里遙距手術 彰顯香港突破地域界限  匯聚國際知名醫學專家為全球病患提供頂尖手術服務的關鍵角色

中大成功利用自家研發的腹腔鏡機械人完成橫跨歐亞三地20,000公里遙距手術 彰顯香港突破地域界限 匯聚國際知名醫學專家為全球病患提供頂尖手術服務的關鍵角色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與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獲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與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獲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獎項及榮譽
創科賦能 智慧醫療 -– 手術機器人產業新趨勢研討會暨康諾思騰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創科賦能 智慧醫療 -– 手術機器人產業新趨勢研討會暨康諾思騰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里程碑
中大醫學院與正大天晴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緊密結合及發揮內地與香港醫藥創新科研、人才培訓、轉化和產業優勢

中大醫學院與正大天晴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緊密結合及發揮內地與香港醫藥創新科研、人才培訓、轉化和產業優勢

國際合作
中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亞洲首台Histotripsy 2.0系統 共30名患者獲資助接受組織碎化技術治肝癌

中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亞洲首台Histotripsy 2.0系統 共30名患者獲資助接受組織碎化技術治肝癌

捐款
中大醫學院成全球首個測試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基地 有望提升早期胃癌檢測準確度及協助培訓內鏡醫生

中大醫學院成全球首個測試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基地 有望提升早期胃癌檢測準確度及協助培訓內鏡醫生

國際合作
中大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手 全球首次在活體動物成功進行橫跨歐亞的遠程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

中大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手 全球首次在活體動物成功進行橫跨歐亞的遠程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

外科創新技術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就職演講: 「鼎新革故 夢想成真:從醫學、藝術,到機械、科研」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就職演講: 「鼎新革故 夢想成真:從醫學、藝術,到機械、科研」

獎項及榮譽
中大宣佈委任趙偉仁教授為醫學院院長

中大宣佈委任趙偉仁教授為醫學院院長

里程碑
中大成功研發可在體內快速傳輸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 突破現有儀器限制 深入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中大成功研發可在體內快速傳輸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 突破現有儀器限制 深入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研究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成立 發布本港住屋負擔能力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

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成立 發布本港住屋負擔能力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

研究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國際合作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率先將「文物觀賞」融入醫學教育 效法耶魯醫學院模式 提升觀察及表達能力 裨益臨床診症

中大率先將「文物觀賞」融入醫學教育 效法耶魯醫學院模式 提升觀察及表達能力 裨益臨床診症

教育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國際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結盟 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治腸胃病

香港中文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結盟 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治腸胃病

國際合作
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舉辦首屆Lanson 生命倫理學講座 尊嚴的兩種概念:有關協助自殺、基因和胚胎、精神病學的決定

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舉辦首屆Lanson 生命倫理學講座 尊嚴的兩種概念:有關協助自殺、基因和胚胎、精神病學的決定

研討會
中文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推動創新醫療科技

中文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推動創新醫療科技

國際合作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促進醫學及工程跨學科合作 轉化尖端科技至臨床應用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促進醫學及工程跨學科合作 轉化尖端科技至臨床應用

捐款
中大成立生命倫理學中心 推動香港各界 探索生物科技革命核心議題

中大成立生命倫理學中心 推動香港各界 探索生物科技革命核心議題

里程碑
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開幕研討會 探討香港與長壽與生物科技革命的雙面刃

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開幕研討會 探討香港與長壽與生物科技革命的雙面刃

研討會
亞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癱病人恢復消化功能

亞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癱病人恢復消化功能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 首辦生命倫理工作坊 重點培訓師資

中大醫學院 首辦生命倫理工作坊 重點培訓師資

教育
中大成立生命倫理中心 開創生物醫學、臨床試驗、社會道德互融新紀元

中大成立生命倫理中心 開創生物醫學、臨床試驗、社會道德互融新紀元

里程碑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率先引入無創經口內鏡賁門切開術治療食道功能失調症

中大率先引入無創經口內鏡賁門切開術治療食道功能失調症

外科創新技術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