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pioneers-scarless-per-oral-endoscopic-myotomy-for-treatment-of-esophageal-motility-disorders-in-hong-kong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pioneers-scarless-per-oral-endoscopic-myotomy-for-treatment-of-esophageal-motility-disorders-in-hong-kong

中大率先引入無創經口內鏡賁門切開術治療食道功能失調症

食道功能失調症是一種罕見的疾病,此症包括食道失弛緩症、賁門括約肌高壓及全食道痙攣,患者會出現吞嚥困難及持續胸痛。由於食道功能失調的症狀與食道癌和胃酸反流相似,因此往往增加了臨床診斷的困難。

 

(左起)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胡志遠教授、中大外科學系上消化道外科組主管吳國偉教授及中大外科學系上消化道外科組趙偉仁教授

(左起)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胡志遠教授、中大外科學系上消化道外科組主管吳國偉教授及中大外科學系上消化道外科組趙偉仁教授

在過往十年,食道賁門肌肉切開術及內鏡氣囊擴張術是食道失弛緩症和賁門括約肌高壓的主要治療方法。內鏡氣囊擴張術的原理是通過氣囊膨脹以致破壞高壓的賁門括約肌,從而紓緩約70%的病情。而食道賁門切開術自1913年起成為主要治療食道功能失調的手術,現時大部分都是利用腹腔鏡進行。多項研究及整合分析證實食道賁門切開術可緩解整體症狀高達95%。在2010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研究了68名患食道失弛緩症者的病人,比較他們接受內鏡氣囊擴張術和腹腔鏡食道賁門肌肉切開術的治療成效,結果發現腹腔鏡食道賁門肌肉切開術比內鏡氣囊擴張術更能減低患者術後吞嚥困難、復發及重覆治療的風險,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

中大消化疾病硏究所近年率先引入高解像食道測壓儀(HRM)來診斷食道功能失調,此儀器比傳統檢查更能準確分辨食道構造及實時觀察高壓情況。另外,一種全新的經天然孔道無創內鏡手術(N.O.T.E.S.) 在2000年獲首度發表,經過不斷研究發展成經口內鏡食道賁門切開術(P.O.E.M.)。此方法是利用更具彈性的內鏡,將傳統的食道賁門肌肉切開術加以改良,從而免除在腹腔及胸壁的切口。現時全球只有少於5個中心能進行此手術,中大是其中一個率先成功為本港華人進行此手術的中心。自2010年7月,中大已為四名患者進行P.O.E.M.治療,當中三人為食道下括約肌高壓患者,另一位是食道失弛緩症患者。前者的術前平均賁門括約肌壓為70.3mmHg,治療後回復正常水平(6-26mmHg),平均手術時間為92分鐘。所有患者在術後第二天接受造影檢查獲確認沒有滲漏後,便能開始進食,手術亦有效解除患者吞嚥困難及相關的痛楚。

總括而言,中大引入嶄新的無創內鏡手術 — 經口內鏡食道賁門切開術,成功地治愈食道失弛緩症及食管下括約肌高壓症患者。而術前診斷的高解像食道測壓設備能即時精確地測量食道壓力變化,提高前期診斷的精確性。

 

中大外科學系上消化道外科組趙偉仁教授示範如何進行經口內鏡食道賁門切開術

中大外科學系上消化道外科組趙偉仁教授示範如何進行經口內鏡食道賁門切開術

更多新聞稿

亞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癱病人恢復消化功能

亞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癱病人恢復消化功能

外科創新技術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就職演講: 「鼎新革故 夢想成真:從醫學、藝術,到機械、科研」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就職演講: 「鼎新革故 夢想成真:從醫學、藝術,到機械、科研」

獎項及榮譽
中大成功研發可在體內快速傳輸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 突破現有儀器限制 深入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中大成功研發可在體內快速傳輸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 突破現有儀器限制 深入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研究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手 全球首次在活體動物成功進行橫跨歐亞的遠程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

中大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手 全球首次在活體動物成功進行橫跨歐亞的遠程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證實以AI輔助大腸內窺鏡檢查 腺瘤檢測率增加四成 並成功訓練AI輔助早期消化道癌症治療

中大醫學院證實以AI輔助大腸內窺鏡檢查 腺瘤檢測率增加四成 並成功訓練AI輔助早期消化道癌症治療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宣佈委任趙偉仁教授為醫學院院長

中大宣佈委任趙偉仁教授為醫學院院長

里程碑
中大醫學院證實內窺鏡胃腸繞道術治療惡性胃出口阻塞 成效更高、住院時間更短

中大醫學院證實內窺鏡胃腸繞道術治療惡性胃出口阻塞 成效更高、住院時間更短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奧林巴斯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建「臨床前及臨床研究中心」 發展內鏡及腹腔鏡創新科技

中大醫學院與奧林巴斯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建「臨床前及臨床研究中心」 發展內鏡及腹腔鏡創新科技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證實新超聲波內窺鏡引流術治療惡性膽管阻塞 成功率較常規治療更高 治療時間亦更短

中大醫學院證實新超聲波內窺鏡引流術治療惡性膽管阻塞 成功率較常規治療更高 治療時間亦更短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止血粉可作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線治療方法

中大研究顯示止血粉可作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線治療方法

研究
中大與輔導教師協會最新調查顯示 本港學生患「腸易激」情況令人關注 疫情下壓力上升 籲留意腸胃問題或反映情緒健康響起警號

中大與輔導教師協會最新調查顯示 本港學生患「腸易激」情況令人關注 疫情下壓力上升 籲留意腸胃問題或反映情緒健康響起警號

研究
中大拆解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內鏡檢查的時間謎團

中大拆解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內鏡檢查的時間謎團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低劑量三環抗抑鬱藥有助改善難治性胃功能失調

中大研究證實低劑量三環抗抑鬱藥有助改善難治性胃功能失調

研究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國際合作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率先將「文物觀賞」融入醫學教育 效法耶魯醫學院模式 提升觀察及表達能力 裨益臨床診症

中大率先將「文物觀賞」融入醫學教育 效法耶魯醫學院模式 提升觀察及表達能力 裨益臨床診症

教育
中大開展國際大型網上課程平台Coursera首個英語中醫課程 普及教育助推廣中醫藥至全球

中大開展國際大型網上課程平台Coursera首個英語中醫課程 普及教育助推廣中醫藥至全球

教育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國際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結盟 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治腸胃病

香港中文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結盟 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治腸胃病

國際合作
中大全球首項研究確認新大腸癌高風險群組

中大全球首項研究確認新大腸癌高風險群組

研究
中大推全港首個「多發性硬化症」中西醫結合治療先導計劃 助患者控制病情並紓緩疲勞及認知症狀

中大推全港首個「多發性硬化症」中西醫結合治療先導計劃 助患者控制病情並紓緩疲勞及認知症狀

研究
中大醫科生研究發現本港高血壓人士藥物依從性未如理想 僅五成患者血壓受控

中大醫科生研究發現本港高血壓人士藥物依從性未如理想 僅五成患者血壓受控

研究
中文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推動創新醫療科技

中文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推動創新醫療科技

國際合作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促進醫學及工程跨學科合作 轉化尖端科技至臨床應用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促進醫學及工程跨學科合作 轉化尖端科技至臨床應用

捐款
中大歡迎政府資助大腸癌篩查 全港性大腸癌篩查計劃結果顯示約一成半參加者有癌症或癌前病變

中大歡迎政府資助大腸癌篩查 全港性大腸癌篩查計劃結果顯示約一成半參加者有癌症或癌前病變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提升消化道疾病診治水平 造福人類健康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提升消化道疾病診治水平 造福人類健康

研究
中大發現本港三成無病徵的市民被確診有大腸癌前期腫瘤

中大發現本港三成無病徵的市民被確診有大腸癌前期腫瘤

研究
中大發現脂肪肝患者患大腸瘜肉機會較高

中大發現脂肪肝患者患大腸瘜肉機會較高

研究
中大引進雙球小腸鏡治療小腸疾病

中大引進雙球小腸鏡治療小腸疾病

臨床服務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