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proves-a-new-ultrasound-guided-endoscopic-procedure-has-higher-success-and-shorter-procedural-time-for-treating-malignant-distal-biliary-obstruction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proves-a-new-ultrasound-guided-endoscopic-procedure-has-higher-success-and-shorter-procedural-time-for-treating-malignant-distal-biliary-obstruction

中大醫學院證實新超聲波內窺鏡引流術治療惡性膽管阻塞 成功率較常規治療更高 治療時間亦更短

  • 如患者的十二指腸脆弱、扭曲或狹窄,一旦出現惡性膽管阻塞,難以接受傳統內窺鏡方法放置引流支架。
  • 新技術可在膽管和十二指腸之間以支架進行直接吻合,免卻傳統手術的風險且效果更佳。

惡性膽管阻塞是患有不可切除的胰膽癌或癌症轉移患者的常見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率先在香港引入近乎無創的「超聲波內窺鏡引導下膽管十二指腸引流術(ECDS)」,以治療惡性膽管阻塞。中大醫學院最近一項多中心國際研究證明,患有惡性膽管阻塞而不可接受手術切除的病人,如接受這種新超聲波內窺鏡引流術,效果可媲美常規的內窺鏡治療,甚至成功率更高,治療時間亦更短。

 

部分患者不適合接受常規內窺鏡手術將支架經腫瘤放置在膽管內,這項研究為ECDS提供證據支持,讓這種新治療成為這類患者的首選膽管引流方法。研究結果已在醫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發表。

 

惡性膽管阻塞常見於無法接受切除手術的胰膽癌病人

 

鄧承恩醫生

鄧承恩醫生表示,以傳統的膽管鏡放置金屬支架,會存在腫瘤向支架內生長,再次造成阻塞的問題。

陳詩瓏醫生

陳詩瓏醫生指「超聲波內窺鏡引導下膽管十二指腸引流術」近乎無創,中大醫學院更是亞太區內應用這種治療的先驅之一。

惡性腫瘤侵入膽管會導致惡性膽管阻塞,其徵狀包括無痛的黃疸和皮膚痕癢,大多可通過皮引流、內窺鏡引流和外科手術膽管引流治療。目前的常規治療為「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俗稱膽管鏡),在膽管置入支架。另外,在超聲波內窺鏡引導下進行膽管引流,都是可行的內窺鏡治療選擇。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鄧承恩醫生表示:「惡性膽管阻塞每年影響本港數千名晚期癌症患者。在目前可用的治療方案之中,超聲波內窺鏡膽管引流術具有的優點包括可以減少腫瘤再次令支架阻塞的機會,而且成功率更高,治療時間也可能更短。」

 

中大醫學院率先將「超聲波內窺鏡引導下膽管十二指腸引流術」(ECDS)引入本港

 

進一步證明這些潛在優勢,中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與分別位於法國、比利時、丹麥、意大利、泰國和澳洲的醫療中心,合作進行了一項隨機臨床研究。該研究比較了常規治療ERCP和較新的ECDS的效果,其中後者屬於超聲波內窺鏡膽管引流術之一。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醫生表示:「我們於10多年前將『超聲波內窺鏡引導下膽管十二指腸引流術』(ECDS)引入本港,是亞太區應用此技術的先驅之一。這種近乎無創的技術首先應用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患者身上,目前亦愈來愈多公立醫院採用這技術。」

 

研究招募了 155 名惡性膽管阻塞患者。結果顯示,ECDSERCP兩種技術的「一年支架通暢率(即放置支架一年後仍能維持膽管暢通的比率)」同樣很高。此外,與ERCP相比,ECDS技術成功率更優越,治療時間更短。詳細結果如下:

 

研究結果

超聲波內窺鏡引導下膽管十二指腸引流術

ECDS 79名病人)

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ERCP76名病人)

*技術成功率96.2%76.3%
**臨床成功率93.7%90.8%
治療所需時間10分鐘25分鐘
30日內不良事件發生率16.5%17.1%
1年支架通暢率91.1%88.1%

*技術成功是指成功在正確的膽管位置放置金屬支架。

**臨床成功是指支架置入後,成功降低總膽紅素水平。

 

張源斌教授

張源斌教授指出,如惡性膽管阻塞患者的十二指腸脆弱、扭曲或狹窄,以傳統內窺鏡方法放置引流支架的難度便會增加。這種情況下,ECDS可作為膽管引流的首選方法。

中大醫學院外科系教授張源斌教授解釋:「有幾種情況是很難通過常規的ERCP置入支架,例如惡性腫瘤導致了十二指腸水腫和脆弱,以及由於腫瘤浸潤引致十二指腸狹窄或扭曲等。在這些情況下,ECDS治療更具優勢,因為這手術可以在膽管和十二指腸之間以支架進行直接吻合,情況接近傳統的繞道手術,但免卻切開皮膚或放置引流管。ECDS這種近乎無創的技術能夠避免傳統手術的風險,又較常規的ERCP具有更高的技術成功率和更短的治療時間,從而減低手術的困難度。」

 

張教授總結,ECDSERCP都是治療患有不可切除的胰膽癌及惡性膽管阻塞的病人的可行方法,但由於ECDS的技術成功率更高,治療時間又更短,因此在部分預計難以透過ERCP治療的病人個案中,ECDS可以作為他們膽管引流的首選方法。

 

研究詳情可參考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23.04.016

 

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ERCP是透過內窺鏡伸出儀器將金屬支架放入阻塞的膽管。由於阻塞是由胰臟惡性腫瘤造成,支架放置的位置會通過腫瘤。整個過程透過X光和注入顯影劑提供影像輔助。.

超聲波內窺鏡引導下膽管十二指腸引流術

ECDS是在超聲波引導下透過內窺鏡,將金屬支架在膽管和十二指腸之間直接進行吻合,藉此排出膽汁。支架位置在癌腫瘤之上,無需通過腫瘤。

 

 

更多新聞稿

中大醫學院與奧林巴斯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建「臨床前及臨床研究中心」 發展內鏡及腹腔鏡創新科技

中大醫學院與奧林巴斯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建「臨床前及臨床研究中心」 發展內鏡及腹腔鏡創新科技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就職演講: 「鼎新革故 夢想成真:從醫學、藝術,到機械、科研」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就職演講: 「鼎新革故 夢想成真:從醫學、藝術,到機械、科研」

獎項及榮譽
中大醫學院證實以AI輔助大腸內窺鏡檢查 腺瘤檢測率增加四成 並成功訓練AI輔助早期消化道癌症治療

中大醫學院證實以AI輔助大腸內窺鏡檢查 腺瘤檢測率增加四成 並成功訓練AI輔助早期消化道癌症治療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證實內窺鏡胃腸繞道術治療惡性胃出口阻塞 成效更高、住院時間更短

中大醫學院證實內窺鏡胃腸繞道術治療惡性胃出口阻塞 成效更高、住院時間更短

研究
中大醫學院成功利用新混合人造血管支架 完成亞洲首個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動脈手術

中大醫學院成功利用新混合人造血管支架 完成亞洲首個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動脈手術

研究
中大研發嶄新治療組合 帶領亞洲策略性抗擊膽管癌

中大研發嶄新治療組合 帶領亞洲策略性抗擊膽管癌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止血粉可作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線治療方法

中大研究顯示止血粉可作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線治療方法

研究
中大領導亞洲多地專家進行研究顯示 「機械人輔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連體內尿路重建手術」減出血量及加快術後痊癒

中大領導亞洲多地專家進行研究顯示 「機械人輔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連體內尿路重建手術」減出血量及加快術後痊癒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國際合作
中大及浸大推出「精胺風險評分」診斷前列腺癌

中大及浸大推出「精胺風險評分」診斷前列腺癌

研究
中大發現能預測「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成效的指標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術後出現副作用

中大發現能預測「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成效的指標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術後出現副作用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吸煙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聯同多國專家制訂「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的臨床指引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吸煙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聯同多國專家制訂「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的臨床指引

研究
中大醫學院發現胰臟癌有全球上升及年輕化趨勢 女性上升幅度較高

中大醫學院發現胰臟癌有全球上升及年輕化趨勢 女性上升幅度較高

研究
中大拆解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內鏡檢查的時間謎團

中大拆解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內鏡檢查的時間謎團

研究
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國際合作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利用「混合手術室」結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 實時影像追蹤及抽取微細病變組織 能診治少至2毫米肺部腫瘤

中大利用「混合手術室」結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 實時影像追蹤及抽取微細病變組織 能診治少至2毫米肺部腫瘤

外科創新技術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國際合作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外科創新技術
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血管混合手術室正式開幕 多功能設施有助提升手術成效

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血管混合手術室正式開幕 多功能設施有助提升手術成效

臨床服務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腦刺激治療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症

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腦刺激治療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症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率先引入無創經口內鏡賁門切開術治療食道功能失調症

中大率先引入無創經口內鏡賁門切開術治療食道功能失調症

外科創新技術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