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hku-ucl-study-unravels-how-gene-mutation-leads-to-congenital-megacolon-providing-clues-for-the-development-of-novel-therapeutic-strategi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hku-ucl-study-unravels-how-gene-mutation-leads-to-congenital-megacolon-providing-clues-for-the-development-of-novel-therapeutic-strategies

中大聯同港大及倫敦大學學院破解基因突變引致先天性巨結腸症機制 為開發嶄新治療方案提供線索

(左起) 譚港亨教授、岑美霞教授、陳活彜教授

中大副校長岑美霞教授(中)連同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陳活彜教授(右),以及港大醫學院小兒外科講座教授譚廣亨教授(左),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合作研究發現,為帶有Sox10基因突變的先天性巨結腸症患者,補充負責調節腸道神經細胞早期發育的「鈣黏蛋白-19」,或有望成為嶄新的治療方向。

先天性巨結腸症(Hirschsprung’s Disease)是新生嬰兒中常見的腸胃蠕動障礙,當中涉及不同基因突變。為了解這疾病的發病機制,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聯同香港大學(港大),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UCL Great Ormond Street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共同開展了一項研究,發現 Sox10 基因突變會阻礙神經幹細胞遷移到腸道,從而減少腸道中神經細胞數量,令腸道無法正常蠕動。

 

團隊的研究進一步證明,Sox10基因突變與負責調節腸道神經細胞早期發育的「鈣黏蛋白-19」(cadherin-19)水平下降息息相關。因此,補充「鈣黏蛋白-19」或有望成為先天性巨結腸症的新治療方向。有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Gastroenterology發表。

 

手術無法根治先天性巨結腸症 需開發更多治療方案

 

全球每5,000名新生嬰兒,便有一名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症。這種疾病在華人中更為常見,每3,500名新生嬰兒中就有一人發病。患者會有不同長度的消化道無法正常伸展或收縮(即腸道蠕動/運動障礙),他們出生後立即出現排便困難,導致排泄物積存腸道和結腸擴大,嚴重個案會腹部脹大,沒有及時治療更可致命。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小兒外科講座教授譚廣亨教授表示:「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症的嬰兒需要接受手術切除受影響的結腸部分,並重新連接正常的部分。不幸的是,許多嬰兒在手術後仍會出現大便失禁和腸道感染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持續很久,甚至終生。」

 

研究證明 Sox10 基因突變會阻礙腸道神經細胞發育

 

團隊過往一直研究屬於特殊神經幹細胞中的神經嵴細胞(Neural Crest Cells, 簡稱NCC)。這種細胞可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遷移到腸道形成神經細胞。通過對先天性巨結腸症動物模型的研究,團隊發現胚胎時期NCC的遷移過程受到干擾,可引發到達腸道的神經幹細胞減少,最終導致腸道形成的神經細胞數量下降。當這些負責調節腸道蠕動的神經細胞數量不足時,便可能引起蠕動障礙。

 

是次研究發現Sox10基因突變阻礙了NCC遷移到腸道,導致腸道中神經幹細胞減少。此外,團隊更發現Sox10基因突變後無法與製造「鈣黏蛋白-19」的基因結合,導致其水平下降。在先天性巨結腸症的動物實驗中,團隊證實「鈣黏蛋白-19」水平降低阻礙細胞遷移。相反,當為帶有Sox10基因突變的神經幹細胞補充「鈣黏蛋白-19」時,細胞遷移可得到恢復。

 

研究報告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陳活彜教授強調:「我們的新發現不僅破解了Sox10基因突變導致先天性巨結腸症的機制,更反映了『鈣黏蛋白-19』可能是先天性巨結腸症的潛在治療靶點,可藉着開發增加腸道『鈣黏蛋白-19』水平的治療方法,讓患者神經幹細胞遷移回復正常。」

 

中大副校長、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岑美霞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揭示了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遷移出現問題,從而加深了我們對疾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的認識。我們的團隊很高興能在這次研究和創新過程中與不同單位的合作。」

 

是次研究項目獲香港研究資助局的主題研究計劃和優配研究金資助。

 

更多新聞稿

中大與美國專家攜手合作進行臨床遺傳學培訓 設立本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中大與美國專家攜手合作進行臨床遺傳學培訓 設立本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國際合作
中大成功研發可3D打印的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他肌腱相關技術 有望應用於修復大範圍肌腱撕裂

中大成功研發可3D打印的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他肌腱相關技術 有望應用於修復大範圍肌腱撕裂

研究
中大與歐美合作夥伴共同領導國際研究 為自閉症患者男女失衡比例帶來嶄新見解

中大與歐美合作夥伴共同領導國際研究 為自閉症患者男女失衡比例帶來嶄新見解

研究
中大城大神經科學專家證實動物擁有數感  解決科學界多年爭論

中大城大神經科學專家證實動物擁有數感 解決科學界多年爭論

研究
中大領導之國際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代謝生物標誌物

中大領導之國際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代謝生物標誌物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美國貝勒醫學院合作研究 首次發現DHX9基因突變導致神經發育障礙

中大醫學院與美國貝勒醫學院合作研究 首次發現DHX9基因突變導致神經發育障礙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奧林巴斯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建「臨床前及臨床研究中心」 發展內鏡及腹腔鏡創新科技

中大醫學院與奧林巴斯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建「臨床前及臨床研究中心」 發展內鏡及腹腔鏡創新科技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 揭示曱甴新型致敏原 有助開發精準免疫治療

中大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 揭示曱甴新型致敏原 有助開發精準免疫治療

研究
中大發現促進關聯記憶形成的神經結構 有助更深入了解腦部疾病如何損害記憶

中大發現促進關聯記憶形成的神經結構 有助更深入了解腦部疾病如何損害記憶

研究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研究
中大醫學院聯同韓國知名學府為肺癌免疫療法開發人工智能分析工具

中大醫學院聯同韓國知名學府為肺癌免疫療法開發人工智能分析工具

研究
中大醫學院發現東亞地區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冠絕全球

中大醫學院發現東亞地區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冠絕全球

研究
中大與美國貝勒醫學院研究證實阿士匹靈可減慢妊娠代謝時鐘 降低患妊娠毒血症風險

中大與美國貝勒醫學院研究證實阿士匹靈可減慢妊娠代謝時鐘 降低患妊娠毒血症風險

研究
中大發現新方法將肝腫瘤由「冷」轉「熱」 激活免疫T細胞滅癌 助發展更有效的新免疫療法

中大發現新方法將肝腫瘤由「冷」轉「熱」 激活免疫T細胞滅癌 助發展更有效的新免疫療法

研究
中大醫學院聯同全球糖尿病知名專家合作四年 為《刺針》制定糖尿病多元綜合策略

中大醫學院聯同全球糖尿病知名專家合作四年 為《刺針》制定糖尿病多元綜合策略

國際合作
中大聯同理大及西悉尼大學研究發現人體神經系統產生更高效能跑步方法的機制

中大聯同理大及西悉尼大學研究發現人體神經系統產生更高效能跑步方法的機制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引起壓力行為反應的大腦訊息傳遞路徑 為探究腦部疾病引致的異常重複行為提供基礎

中大研究發現引起壓力行為反應的大腦訊息傳遞路徑 為探究腦部疾病引致的異常重複行為提供基礎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阿斯利康首度合作糖尿病腎病研究 制訂全球應對糖尿病腎病新策略

中大醫學院與阿斯利康首度合作糖尿病腎病研究 制訂全球應對糖尿病腎病新策略

國際合作
中大研究發現「認知靈活性」調節機制 多巴胺失調可致靈活性受損

中大研究發現「認知靈活性」調節機制 多巴胺失調可致靈活性受損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維持體內鐵質水平之關鍵物質 如缺乏可致過量鐵質積聚 損害主要器官

中大研究發現維持體內鐵質水平之關鍵物質 如缺乏可致過量鐵質積聚 損害主要器官

研究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力爭成世界領先生物醫學中心 培育頂尖生物醫學專才 開拓高端「轉化醫學」研究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力爭成世界領先生物醫學中心 培育頂尖生物醫學專才 開拓高端「轉化醫學」研究

里程碑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研究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研究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研究
中大公布「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新發現 揭示心血管疾病治療新方向

中大公布「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新發現 揭示心血管疾病治療新方向

研究
中大推全球首項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檢測卵子質素研究 破解卵子老化及女性不育之謎

中大推全球首項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檢測卵子質素研究 破解卵子老化及女性不育之謎

研究
中大聯同國際專家發現引致腦退化基因 為治療及預防「阿茲海默氏症」帶來新方向

中大聯同國際專家發現引致腦退化基因 為治療及預防「阿茲海默氏症」帶來新方向

研究
中文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推動創新醫療科技

中文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推動創新醫療科技

國際合作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研究
中大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今天正式開幕

中大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今天正式開幕

里程碑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外科創新技術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