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identifies-11-allergens-in-crabs-for-precision-diagnosis-of-allergy-and-discovers-a-new-allergen-for-king-crab-which-is-not-a-true-crab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identifies-11-allergens-in-crabs-for-precision-diagnosis-of-allergy-and-discovers-a-new-allergen-for-king-crab-which-is-not-a-true-crab

中大研究發現11種與蟹過敏相關的致敏原 有助精準過敏診斷 皇帝蟹不是真正的「蟹」 具獨有致敏原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過敏症團隊的最新研究,針對市面上六種最常食用的蟹進行分析,利用64個蟹過敏確診個案的血清樣本,測試出11種蟹致敏原及其不同的抗原表位同源性和致敏性。六種蟹當中包括不是真正「蟹」的皇帝蟹,團隊亦找出其獨有的致敏原。此等發現將有助推動食物敏感的精準診斷,讓海鮮過敏患者能夠在指導下進食不同的海鮮,以改善他們的營養攝取和生活質素。研究已於權威過敏科國際醫學期刊《Allergy》及兩個國際過敏大會(美國過敏、哮喘及免疫學學會2025國際會議和2025年歐洲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會年會)上發表。
 
Crab allergy research team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榮休教授朱嘉濠教授、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兒科教授、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教授及研究助理教授衛懿欣博士

 

蟹是最常見的成人海鮮過敏原因

 

Professor TF Leung

梁廷勳教授

全球約有2%人口患有甲殼類及貝殼類海鮮過敏(統稱為貝類過敏),包括蝦、蟹、扇貝、青口、蜆、龍蝦、蠔和鮑魚。在食物過敏當中,貝類過敏是香港青少年和成人出現過敏性休克的主要成因。蟹是繼蝦之後第二普遍的致敏原,過敏反應包括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喘鳴,嚴重可導致過敏性休克。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兒科教授、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教授表示:「由於一般人開始食蟹的時間較魚或蝦遲,因此通常會在年紀較大時才發現有蟹過敏;加上部分魚或蝦過敏患者會隨年齡增長對此兩類海鮮產生耐受性,因此在成人群組中,蟹過敏比蝦過敏更常見。」

研究鎖定11種蟹致敏原

中大團隊從六種最常食用的蟹包括花蟹、藍花蟹、青蟹、松葉蟹、大閘蟹及皇帝蟹的蟹鉗中抽取蟹肉,並萃取其肌肉蛋白以配合64名蟹過敏患者[1]的血清樣本進行致敏原分析。團隊成功測試出11種蟹致敏原,及其不同的抗原表位[2]同源性和致敏性,其中八種致敏原更是首次發現(詳細資料見表一)。而由於皇帝蟹在生物分類中不屬於螃蟹,研究團隊獨立為其進行特異性過敏原鑑定,鎖定蘋果酸脫氫酶為其獨有的致敏原,並於世界衞生組織和國際免疫學聯盟(WHO/IUIS)致敏原命名資料庫中註冊為Para c 11。

 

表一:研究確認的11種蟹致敏原(*為新發現的蟹致敏原)

  • 醛縮酶(ALD)*
  • 糖原磷酸化酶 (GP)*
  • 血藍蛋白(HC)*
  • 熱休克蛋白質(HSP)*
  • 蘋果酸去氫酶 (MDH)*
  • 肌球蛋白重鏈(MHC)*
  • 磷酸葡萄糖變位酶 (PGM)*
  • 副肌凝蛋白(PM)*
  • 精胺酸激酶(AK)
  • 細絲蛋白C(FLNC)
  • 原肌球蛋白(TM)
Professor Chu

朱嘉濠教授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榮休教授朱嘉濠教授解釋:「皇帝蟹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螃蟹,而是由寄居蟹的祖先進化而來,屬於異尾類動物,因此它的生物蛋白結構亦跟螃蟹有別。雖然螃蟹的肌肉蛋白中同時存在蘋果酸脫氫酶,但我們發現皇帝蟹的蘋果酸脫氫酶致敏率高達41%。這是首次識辨出皇帝蟹獨有的致敏原。」

 

 

Dr Christine Wai

衛懿欣博士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衛懿欣博士表示:「我們對蟹肌肉蛋白進行系統分子分析,證實11種蟹致敏原在不同螃蟹物種之間都有相似的蛋白基因表達,主要蟹致敏原精胺酸激酶和原肌球蛋白的抗原表位相似度高達90%以上,但特定致敏原的抗原表位相似度僅68%。同時,每名蟹過敏患者的血清樣本對不同致敏原所呈現的致敏反應不一,這總體上凸顯了蟹過敏存在特異性。」

梁教授總結:「我們兒科過敏症團隊於過去十年領導海鮮過敏研究,先後發現魚類及蝦的主要致敏原,而是次研究針對最常食用六種蟹而整合的致敏原資料,將進一步幫助我們為海鮮過敏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準的個人化診治方案,以免患者不必要地戒口

 

此研究獲研究資助局(RGC)、醫療衞生研究基金(HMRF)及其他基金支持。

 

[1] 蟹過敏患者是指在食用蟹之後兩小時內出現即時過敏反應並確診的人士

[2] 抗原表位是指IgE抗體(一種與過敏相關的抗體)與致敏原結合的位置

 

Patient Mercy

Mercy 自幼對多種魚類過敏,但未曾對貝類海鮮出現過敏反應。她兩個月前往韓國旅行,進食醬油蟹約五至十分鐘後出現咀唇腫脹、喉嚨阻塞及頭暈等嚴重過敏反應。中大醫學院團隊為她處方腎上腺素自助注射器,俗稱「救命筆」(右圖示),作為嚴重過敏反應的緊急醫療處理。及後利用她的血清樣本作更詳細的貝類過敏測試,發現她對血藍蛋白呈抗體反應。血藍蛋白是一種多在花蟹及大閘蟹蟹膏出現的蛋白質。

Lifesaving pen

圖中為腎上腺素自助注射器,俗稱「救命筆」。

類別:研究

更多新聞稿

中大醫學院建立「魚類過敏階梯」系統 為魚過敏患者提供循證的個人化戒口建議

中大醫學院建立「魚類過敏階梯」系統 為魚過敏患者提供循證的個人化戒口建議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11種與蝦敏感相關的致敏原 有助推動食物敏感精準診斷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11種與蝦敏感相關的致敏原 有助推動食物敏感精準診斷

研究
中大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 揭示曱甴新型致敏原 有助開發精準免疫治療

中大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 揭示曱甴新型致敏原 有助開發精準免疫治療

研究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研究
中大醫學院證實「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 能準確診斷蝦敏感 表現更勝常規測試

中大醫學院證實「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 能準確診斷蝦敏感 表現更勝常規測試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鯇魚為本港魚類過敏的主要源頭 新致敏原「小清蛋白Cten i 1」有助提升診斷準確度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鯇魚為本港魚類過敏的主要源頭 新致敏原「小清蛋白Cten i 1」有助提升診斷準確度

研究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其研發的口服微囊鎖活菌微生態配方SIM03 有效紓緩兒童濕疹 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中大研究證實其研發的口服微囊鎖活菌微生態配方SIM03 有效紓緩兒童濕疹 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研究
中大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全國性多中心研究 證實新生物標誌物助預測復發風險 提供治療新策略

中大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全國性多中心研究 證實新生物標誌物助預測復發風險 提供治療新策略

研究
中大醫學院發現手術治療可降低嚴重睡眠窒息症兒童患者血壓 術後控制體重對管理病情同樣重要

中大醫學院發現手術治療可降低嚴重睡眠窒息症兒童患者血壓 術後控制體重對管理病情同樣重要

研究
中大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成功結合藥物及基因測試 實現「精準個人化治療」 為難治型兒童血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中大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成功結合藥物及基因測試 實現「精準個人化治療」 為難治型兒童血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研究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 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    疫後抗拒「重回正軌」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 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 疫後抗拒「重回正軌」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兒童睡眠窒息症增加成年後患高血壓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兒童睡眠窒息症增加成年後患高血壓的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研究
中大證實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檢測新冠肺炎安全、簡易及準確度高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提倡廣泛使用以達更佳疫情監測效果

中大證實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檢測新冠肺炎安全、簡易及準確度高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提倡廣泛使用以達更佳疫情監測效果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田園生活有助預防兒童罹患哮喘

中大研究發現田園生活有助預防兒童罹患哮喘

研究
中大將開展最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首階段引入CAR-T治療血癌新方法

中大將開展最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首階段引入CAR-T治療血癌新方法

研究
中大設計的介入措施有效提升本地幼童流感疫苗接種率

中大設計的介入措施有效提升本地幼童流感疫苗接種率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結合全球跨學科力量 促進兒童健康和福祉

「香港中文大學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結合全球跨學科力量 促進兒童健康和福祉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研究發現本港四成青少年睡眠不足 增患心血管病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本港四成青少年睡眠不足 增患心血管病風險

研究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研究
中大研究證輪狀病毒疫苗對香港兒童非常有效

中大研究證輪狀病毒疫苗對香港兒童非常有效

研究
中大就七種常見呼吸道病毒進行全港首個流行病學分析 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甲型流感」為兩大致命病毒

中大就七種常見呼吸道病毒進行全港首個流行病學分析 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甲型流感」為兩大致命病毒

研究
中大再獲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支持新生兒篩查服務 新增「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檢測

中大再獲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支持新生兒篩查服務 新增「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檢測

捐款
中大展開全港睡眠健康教育及改善計劃 建立健康睡眠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大展開全港睡眠健康教育及改善計劃 建立健康睡眠及健康校園生活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率先為內地地貧病童進行磁共振鐵質評估 有效減低死亡風險

中大率先為內地地貧病童進行磁共振鐵質評估 有效減低死亡風險

臨床服務
中大發現本港學童便秘與家庭及環境因素息息相關

中大發現本港學童便秘與家庭及環境因素息息相關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