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develops-first-of-its-kind-magnetic-tip-rotatable-microcatheter-for-precise-safe-and-rapid-treatment-of-acute-ischemic-strok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develops-first-of-its-kind-magnetic-tip-rotatable-microcatheter-for-precise-safe-and-rapid-treatment-of-acute-ischemic-strokes

中大研發磁控螺旋微導管助精準、安全及快速治療中遠端腦血管栓塞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與工程學院組成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磁控軟性螺旋微導管(MSRM),為首創頭部會主動旋轉的磁控亞毫米微導管,同時結合導航和治療功能,應用於針對性腦血管介入治療。新技術有望突破傳統中風介入治療工具的限制,為腦血管阻塞患者提供更快捷、更安全、更精準的方案來治療此危及性命的疾病。研究結果已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

 

Neurology team and Engineering team

圖為(左起)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員,包括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助理教授葉耀明醫生、利國偉腦神經學教授、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梁慧康教授、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教授及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研究助理教授陳啟楓教授。

適逢7月22日為「世界腦健康日」1,研究團隊呼籲大眾嚴格管控中風風險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無論是大血管還是中遠端血管出現血管栓塞,若未能及時有效治療,均可能導致患者嚴重殘障甚至死亡。
 

精準與效率兼備 推動中風治療新里程

中風是全球導致死亡及永久殘障的最常見成因。研究指出,從出現中風到介入治療之間每早一分鐘,可為患者增加一周無殘疾預期壽命,因此及時介入治療極為重要。中遠端血管栓塞約佔所有急性缺血性中風個案的25%至40%。然而,目前靜脈溶栓與機械取栓等治療方法對這些較細小、位置較遠的血管的治療效果有限,原因包括手術風險高及難以完全回復血流。

現時的中風介入治療需經由肢體動脈進入血管,再透過導絲與導管引導至複雜的腦血管結構。醫生需從外部旋轉導絲來控制方向,但因血管彎曲狹窄,旋轉力難以傳遞,令操作緩慢且難以精準控制,影響治療效果。此外,現有工具功能設計單一,需頻繁更換工具,增加手術過程中失去遠端血管通路的風險。傳統導絲及導管難以應對複雜的血管急彎結構,可能對血管壁造成損傷,甚至引發腦出血或剝離。


Professor Thomas Leung

梁慧康教授指出腦血管結構如同迷宮般錯綜複雜,手術過程中失去遠端血管通路的風險較高。鑒於每提前一分鐘治療,中風患者的無殘疾預期壽命便隨之增加,故精準且安全的導航有助醫生把握搶救黃金期。

軟性、可導向、多功能的一體化微導管 

為應對上述挑戰,由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以及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組成的跨學科研究團隊聯手研發出 MSRM – 一種只有亞毫米(0.5毫米至0.9毫米)大小、具柔性導尖的微導管,專門用以導航複雜的血管結構,並可一次完成多項治療功能。

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教授解釋:「MSRM 配備柔軟的可旋轉導頭,可透過外部磁場無線操控,實現精準導航。當導管到達血管阻塞位置後,MSRM更能直接注射溶栓藥物、機械性破碎血栓,並安全回收血栓碎片,全程毋需更換工具,大幅降低風險並提升治療效率。」

 

Zhang Li

張立教授分享磁控軟性螺旋微導管的設計如何用於血管內治療。

Magnetic tip rotatable microcatheter

磁控螺旋微導管設計概念圖,用於血管內治療。

 

利國偉腦神經學教授、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梁慧康教授補充:「與傳統工具相比,MSRM採用矽膠柔性導尖,並以低轉速(每秒2至8赫茲)運作,能減少對脆弱腦血管的損傷。在模擬人體腦血管的人體胎盤血管測試中,與傳統導絲造成的明顯血管壁損傷相比,MSRM導致的細胞損傷極低。這項創新技術有望克服現行中風介入治療工具的限制,為中風治療帶來新希望。」

 

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研究助理教授陳啟楓教授表示:「MSRM已於兔子體內實驗和體外人胎盤血管中成功測試,顯示其臨床應用潛力。團隊展望這項新技術有望為現時難以受益於傳統治療的中遠端血管栓塞患者帶來新希望,減少併發症風險。」

Zhang Moqiu and Tony Chan

(左一)是次研究第一作者、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張沫艽博士陳啟楓教授示範如何將磁控軟性螺旋微導管引導至複雜的腦血管結構,減少對脆弱腦血管的損傷。

Microcatheter for vascular pathways

有別於功能單一的傳統導絲及導管,磁控軟性螺旋微導管的矽膠柔性導尖會主動旋轉。結合導航和治療功能,有望更精準、安全及快捷地對腦血管阻塞患者進行介入治療。

預防中風與及早介入治療同樣重要 

在技術研發取得突破的同時,研究團隊亦強調預防中風與及早識別此病的重要性。高血壓、吸煙、缺乏運動、肥胖、高膽固醇及糖尿病均為中風高危因素。團隊呼籲大眾應保持均衡飲食、定期進行帶氧運動、戒煙、避免過量飲酒,並透過定期體檢妥善管理慢性疾病。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助理教授葉耀明醫生呼籲:「識別中風警號與預防同樣重要。如懷疑中風,必須立即行動、盡快求醫。及時治療可挽救生命,並可大大降低導致永久殘障的風險。」

 

Bonaventure Ip

適逢7月22日為「世界腦健康日」,葉耀明醫生呼籲大眾妥善控制中風的高危因素。

鳴謝

此項研究獲研究資助局、裘槎基金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InnoHK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中大—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機器人與智能系統聯合實驗室、中大天石機器人研究所支持。

 

 

 1  關於「世界腦健康日」:為提升世界各地關注和付諸行動以減輕腦神經疾病負擔,世界神經病學聯合會將每年7月22日訂為「世界腦健康日」。今年的主題是「全民關注腦健康」,強調於人生各個階段積極預防腦神經疾病的重要性,喚起社會大眾對腦健康的重視。

更多新聞稿

中大研發新型納米機械人增強溶栓效果助減中風患者腦損傷

中大研發新型納米機械人增強溶栓效果助減中風患者腦損傷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房顫病人若中風後隨意更換抗凝血藥或加劇復發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房顫病人若中風後隨意更換抗凝血藥或加劇復發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心房顫動引致中風個案15年間上升3倍 宜及早服用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中大研究發現心房顫動引致中風個案15年間上升3倍 宜及早服用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研究
中大倡議新藥物治療標準逆轉腦血管硬化

中大倡議新藥物治療標準逆轉腦血管硬化

研究
中大與理大攜手在威院推行24小時遠程中風溶栓治療服務

中大與理大攜手在威院推行24小時遠程中風溶栓治療服務

臨床服務
中大證實體外反搏法有效增加缺血性中風者的腦血流供應

中大證實體外反搏法有效增加缺血性中風者的腦血流供應

研究
亞洲病人新喜訊 中大最新臨床研究 腦支架擴闊窄血管 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亞洲病人新喜訊 中大最新臨床研究 腦支架擴闊窄血管 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研究
中大威院率先引入低場磁力共振 推動全港首個一站式緊急中風診治模式

中大威院率先引入低場磁力共振 推動全港首個一站式緊急中風診治模式

研究
中大醫學院完成全球首個針對心房顫動華人患者的腦出血治療成效研究

中大醫學院完成全球首個針對心房顫動華人患者的腦出血治療成效研究

研究
中大開發「磁控螺旋微機械人」治療中耳炎患者中耳導管菌膜感染

中大開發「磁控螺旋微機械人」治療中耳炎患者中耳導管菌膜感染

研究
中大響應「世界腦健康日2022」 籲預防腦小血管病以減中風及認知障礙症風險

中大響應「世界腦健康日2022」 籲預防腦小血管病以減中風及認知障礙症風險

研究
中大為5,000港人免費驗腦 開展人口基礎研究追蹤本港腦健康狀況

中大為5,000港人免費驗腦 開展人口基礎研究追蹤本港腦健康狀況

研究
中大教授成為全球首位華人獲頒「世界中風組織主席中風貢獻獎」 全球首創「脈磁激法」助中風患者復修腦部功能及促進機能痊癒

中大教授成為全球首位華人獲頒「世界中風組織主席中風貢獻獎」 全球首創「脈磁激法」助中風患者復修腦部功能及促進機能痊癒

獎項及榮譽
中大與全球30多國專家合作研究 發現小中風新藥物療法

中大與全球30多國專家合作研究 發現小中風新藥物療法

研究
中大與多國中風專家領導一項全球研究 發現及早評估與治療「小中風」可降低七成中風風險

中大與多國中風專家領導一項全球研究 發現及早評估與治療「小中風」可降低七成中風風險

研究
中大篩查發現每三名社區長者就有一人患腦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風日呼籲及早預防

中大篩查發現每三名社區長者就有一人患腦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風日呼籲及早預防

臨床服務
頭頸放射治療增中風風險 中大證實「頸動脈支架成型術」成效顯著

頭頸放射治療增中風風險 中大證實「頸動脈支架成型術」成效顯著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中風可誘發老人認知障礙症 保持血管健康有助降低老人認知障礙症病發機會

中大研究證實中風可誘發老人認知障礙症 保持血管健康有助降低老人認知障礙症病發機會

研究
中大證實為頸血管狹窄進行支架成型治療及 為心臟衰竭患者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成效顯著

中大證實為頸血管狹窄進行支架成型治療及 為心臟衰竭患者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成效顯著

研究
中大利用港產内鏡手術機械人 完成全球首個機械人輔助「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治膀胱癌

中大利用港產内鏡手術機械人 完成全球首個機械人輔助「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治膀胱癌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成功研發介入導管整合微型機械人集群平台 嶄新無創的動脈瘤栓塞治療方法

中大成功研發介入導管整合微型機械人集群平台 嶄新無創的動脈瘤栓塞治療方法

研究
中大領導國際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 只需「眼底相」即可準確偵測阿茲海默症

中大領導國際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 只需「眼底相」即可準確偵測阿茲海默症

研究
中大研究團隊開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統自動分析新冠肺炎CT影像

中大研究團隊開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統自動分析新冠肺炎CT影像

研究
中大成功研發可在體內快速傳輸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 突破現有儀器限制 深入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中大成功研發可在體內快速傳輸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 突破現有儀器限制 深入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研究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研究
中大成立「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 跨學科研嶄新方法  減慢柏金遜病程

中大成立「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 跨學科研嶄新方法 減慢柏金遜病程

研究
中大全球首個「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家庭研究 揭柏金遜病家族遺傳傾向高達6倍 追蹤初期症狀如便秘 可提前20年介入柏金遜病

中大全球首個「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家庭研究 揭柏金遜病家族遺傳傾向高達6倍 追蹤初期症狀如便秘 可提前20年介入柏金遜病

研究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國際合作
中大為本港老化人口制訂標準化認知測試 及早辨識認知障礙症患者

中大為本港老化人口制訂標準化認知測試 及早辨識認知障礙症患者

臨床服務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國際合作
中大開展全球首個以「視網膜影像」篩查華人阿茲海默症研究

中大開展全球首個以「視網膜影像」篩查華人阿茲海默症研究

研究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結盟 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治腸胃病

香港中文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結盟 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治腸胃病

國際合作
中大成立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 設立一站式簡易網站提供認知障礙症資訊

中大成立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 設立一站式簡易網站提供認知障礙症資訊

研究
中大成立全球首個華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研究登記冊

中大成立全球首個華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研究登記冊

研究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與養和醫院攜手研究 發現抑鬱症患者出現睡眠行為障礙或是腦退化先兆

中大與養和醫院攜手研究 發現抑鬱症患者出現睡眠行為障礙或是腦退化先兆

研究
中大提倡結合房顫篩查及藥物教育 助長者減低中風風險

中大提倡結合房顫篩查及藥物教育 助長者減低中風風險

臨床服務
首位香港科學家晉身Eppendorf and Science神經生物學獎三甲 中大優秀醫科生致力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首位香港科學家晉身Eppendorf and Science神經生物學獎三甲 中大優秀醫科生致力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獎項及榮譽
中大研究發現新一代口服薄血藥助亞洲房顫患者預防中風成效更佳

中大研究發現新一代口服薄血藥助亞洲房顫患者預防中風成效更佳

研究
呂志和博士創新醫學傑出教授公開講座 腦神經學專家Steven Cramer教授主講「腦中風後的修復」

呂志和博士創新醫學傑出教授公開講座 腦神經學專家Steven Cramer教授主講「腦中風後的修復」

教育
中大公布小中風的最新藥物治療方法

中大公布小中風的最新藥物治療方法

研究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