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led-multinational-study-shows-new-china-developed-cancer-drug-d3s-001-is-effective-in-treating-solid-tumours-including-lung-colorectal-and-pancreatic-cancer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led-multinational-study-shows-new-china-developed-cancer-drug-d3s-001-is-effective-in-treating-solid-tumours-including-lung-colorectal-and-pancreatic-cancer

中大領導國際研究證實內地研發藥物D3S-001抗癌成效 有效治療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等多種實體腫瘤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跨國團隊,進行了一項臨床研究,證實內地研發的新一代KRAS-G12C抑制劑D3S-001,在治療多種因KRAS-G12C基因突變而引起的實體腫瘤上,展現出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安全性及克服抗藥性的效能,為KRAS-G12C基因突變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希望。有關研究結果已於頂尖醫學期刊《自然醫學》發表。

 

Research team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兼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左)及副教授龍浩鋒醫生。

KRAS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密切相關

 

KRAS基因突變是多種實體腫瘤(如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胰臟癌)的常見致癌因素。KRAS-G12C為最常見的KRAS基因突變亞型,約有11-15%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有此基因突變。過去,針對KRAS-G12C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療效有限,尤其在結直腸癌中需結合其他藥物(如抗EGFR抗體)才能提升治療效果。因此,近年有內地的生物科技團隊研發出新一代KRAS-G12C抑制劑D3S-001,旨在提高標靶抑制效率並克服癌症治療耐藥性。

 

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科研轉化及創業)及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領導來自南韓、澳洲、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的跨國團隊,就D3S-001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胰臟癌進行一期臨床研究,分為兩個階段:

 

  • 劑量遞增階段(Phase 1a):42名帶有KRAS-G12C基因突變的晚期實體腫瘤患者參與,接受D3S-001每日一次口服治療,劑量範圍為50mg至900mg,以測試D3S-001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最佳劑量。
  • 劑量擴展階段(Phase 1b):20名曾接受過KRAS-G12C抑制劑治療但病情惡化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參與,並接受D3S-001治療,以評估D3S-001的療效。
D3S-001展現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安全性及耐藥性

 

研究結果發現,D3S-001整體安全性良好,參與研究患者最常出現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和腹瀉,但程度僅為輕至中度。數據顯示接受每日一次口服600毫克以下的劑量,血漿中的藥物濃度已足以完全抑制KRAS-G12C突變蛋白。

 

在首次接受KRAS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中,觀察到D3S-001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和持久的療效。這組未接受過KRAS抑制劑的患者在進行D3S-001治療後,整體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超過70%,反映此組別中有多於七成患者的腫瘤有明顯縮小或完全消失;而用以評估治療後沒有出現惡化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則達97%;六個月無惡化存活率亦達70%。

 

Mr Yu

余先生確診患上肺癌後曾先後接受免疫治療及化療,但後來都出現抗藥性的情況,經轉介參與中大醫學院的D3S-001臨床研究後見成效,腫瘤分別縮小及消失,氣喘的情況亦有所減少,至今已經完成60周的治療。

 

至於曾接受過KRAS抑制劑的患者中,D3S-001的整體客觀緩解率為30%;疾病控制率則為80%,顯示D3S-001對耐藥患者仍有一定效果。

部分腦轉移患者經治療後,腦內腫瘤縮小或病情趨穩定,顯示D3S-001可能能夠穿透血腦屏障[1],滲透至中樞神經系統發揮療效。另外,團隊通過血液檢測發現,患者如果在治療後的KRAS-G12C的突變等位基因頻率(mutant allele frequency, MAF)迅速下降,甚至完全消失,治療效果比其他患者更好。

 

Dr Herbert Loong

龍浩鋒醫生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副教授龍浩鋒醫生指出:「是次研究結果顯示,D3S-001優於第一代KRAS抑制劑,尤其在結直腸癌中單獨使用即可達到高緩解率,無需結合抗EGFR抗體,這突破了現有KRAS抑制劑的限制。對於曾接受KRAS抑制劑治療後惡化的患者,D3S-001仍能提供30%的緩解率,解決了耐藥性的問題。而且其副作用輕微,每日只需服藥一次,患者長期使用方便且安全。」

 

 

 

Professor Tony Mok

莫樹錦教授

莫樹錦教授表示:「我們是次與內地醫藥公司德昇濟醫藥(D3Bio)就D3S-001開發及應用的臨床合作研究取得豐碩成果。此項跨國一期臨床研究的數據不僅證實了新一代KRAS-G12C抑制劑有更高的療效,亦展示了香港與內地新型生物科技業界緊密合作的獨特性,有助引領全球生物醫藥發展。對於中大能夠在此科研突破中發揮核心作用,我感到十分自豪。


[1] 血腦屏障是腦部的保護屏障,以避免化學物質、有害藥物及多數細菌入侵,但也成為腦腫瘤治療的主要障礙,令治療藥物被阻隔在外,無法有效殺死癌細胞。


 

更多新聞稿

中大醫學院與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共同領導全球首個 人體CRISPR基因編輯治療肺癌臨床試驗 證實修改T細胞以治療晚期肺癌是安全及可行

中大醫學院與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共同領導全球首個 人體CRISPR基因編輯治療肺癌臨床試驗 證實修改T細胞以治療晚期肺癌是安全及可行

研究
中大腫瘤學系獲國際肺癌研究協會頒發「傑出癌症關顧團隊」獎項

中大腫瘤學系獲國際肺癌研究協會頒發「傑出癌症關顧團隊」獎項

獎項及榮譽
中大證新治療方案較常規治療有效延長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

中大證新治療方案較常規治療有效延長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

研究
中大領導ALK陽性肺腺癌研究證實 新標靶藥成效超現時標準療法兩倍

中大領導ALK陽性肺腺癌研究證實 新標靶藥成效超現時標準療法兩倍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國際肺癌研究團隊發現 相比傳統治療 標靶治療可延長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逾一倍

中大醫學院與國際肺癌研究團隊發現 相比傳統治療 標靶治療可延長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逾一倍

研究
中大醫學院成功破解肺癌免疫抑制關鍵 將血液中「中性粒細胞」轉化成新一代抗癌療法

中大醫學院成功破解肺癌免疫抑制關鍵 將血液中「中性粒細胞」轉化成新一代抗癌療法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國際肺癌團隊測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成效 為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開發新治療方案

中大醫學院與國際肺癌團隊測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成效 為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開發新治療方案

研究
中大醫學院莫樹錦教授成首位來自亞洲學府學者獲全球「腫瘤學巨人」稱譽 表彰他推動全球肺癌研究及治療的傑出成就

中大醫學院莫樹錦教授成首位來自亞洲學府學者獲全球「腫瘤學巨人」稱譽 表彰他推動全球肺癌研究及治療的傑出成就

獎項及榮譽
中大將開展最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首階段引入CAR-T治療血癌新方法

中大將開展最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首階段引入CAR-T治療血癌新方法

研究
莫樹錦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全球第一人將晚期肺癌治療「個人化」 被譽為「腫瘤學傳奇」

莫樹錦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全球第一人將晚期肺癌治療「個人化」 被譽為「腫瘤學傳奇」

獎項及榮譽
中大率跨國研究證實免疫療法對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

中大率跨國研究證實免疫療法對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

研究
中大研究證「消融化療栓塞術」有效延長肝癌患者無惡化存活期兩倍

中大研究證「消融化療栓塞術」有效延長肝癌患者無惡化存活期兩倍

研究
中大研究獲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推崇

中大研究獲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推崇

獎項及榮譽
中大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突破性結果有助發展個人化治療

中大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突破性結果有助發展個人化治療

研究
中大合作研究改變全球肺腺癌治療方向 研究證實標靶藥較有效治療出現EML4-ALK基因異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

中大合作研究改變全球肺腺癌治療方向 研究證實標靶藥較有效治療出現EML4-ALK基因異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 城市發展及生活方式或會增加氣管癌發病風險 宜加強健康教育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 城市發展及生活方式或會增加氣管癌發病風險 宜加強健康教育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發mRNA藥物治療鼻咽癌

中大醫學院研發mRNA藥物治療鼻咽癌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應對肝癌免疫治療的抗藥性

中大醫學院研究應對肝癌免疫治療的抗藥性

研究
中大開發與多種癌症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分子分類方法  助進一步了解癌症進展並改良治療方案

中大開發與多種癌症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分子分類方法 助進一步了解癌症進展並改良治療方案

研究
中大發現全球喉癌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部分地區女性發病人數不跌反升

中大發現全球喉癌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部分地區女性發病人數不跌反升

研究
陳德章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表彰其對全球鼻咽癌研究的領導地位及重大貢獻

陳德章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表彰其對全球鼻咽癌研究的領導地位及重大貢獻

獎項及榮譽
中大醫學院一期臨床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完成逾150項早期臨床試驗項目 助癌症及糖尿病患者確立新治療藥物

中大醫學院一期臨床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完成逾150項早期臨床試驗項目 助癌症及糖尿病患者確立新治療藥物

研究
中大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助本港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

中大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助本港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血漿DNA」篩查能偵測到早期沒有病徵的鼻咽癌 並反映日後患鼻咽癌風險

中大研究證實「血漿DNA」篩查能偵測到早期沒有病徵的鼻咽癌 並反映日後患鼻咽癌風險

研究
中大發現小腸癌在全球及本港發病率明顯上升 高收入地區發病率較高

中大發現小腸癌在全球及本港發病率明顯上升 高收入地區發病率較高

研究
中大發現原發性腦癌的年輕男性發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國家的升幅較為顯著

中大發現原發性腦癌的年輕男性發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國家的升幅較為顯著

研究
中大破解癌痛秘密 確定新治療靶點緩解癌症病人痛苦

中大破解癌痛秘密 確定新治療靶點緩解癌症病人痛苦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血糖波動不穩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患癌風險 並證實接受一類常用降血壓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則較低

中大全球首證血糖波動不穩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患癌風險 並證實接受一類常用降血壓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則較低

研究
中大與國際團隊領導肺癌研究 證實Lorlatinib可成為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中大與國際團隊領導肺癌研究 證實Lorlatinib可成為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研究
中大研發嶄新治療組合 帶領亞洲策略性抗擊膽管癌

中大研發嶄新治療組合 帶領亞洲策略性抗擊膽管癌

研究
中大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國家的男性長者升幅最為顯著

中大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國家的男性長者升幅最為顯著

研究
中大發現霍奇金淋巴癌發病率以亞洲升幅最為顯著 本港男士發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中大發現霍奇金淋巴癌發病率以亞洲升幅最為顯著 本港男士發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研究
中大醫學院聯同韓國知名學府為肺癌免疫療法開發人工智能分析工具

中大醫學院聯同韓國知名學府為肺癌免疫療法開發人工智能分析工具

研究
中大成功以單細胞分辨率拆解肺癌  揭示腫瘤形成機制 有望開發新肺癌療法

中大成功以單細胞分辨率拆解肺癌 揭示腫瘤形成機制 有望開發新肺癌療法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研究
澄清 -- 聲稱為莫樹錦教授署名文章証實為假冒

澄清 -- 聲稱為莫樹錦教授署名文章証實為假冒

回應
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外科創新技術
李嘉誠基金會啟動《愛能助》兒童癌症項目 資助兒童罕見癌症

李嘉誠基金會啟動《愛能助》兒童癌症項目 資助兒童罕見癌症

捐款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啟動 免費為萬名市民進行檢測 研肥胖與多種癌症關係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啟動 免費為萬名市民進行檢測 研肥胖與多種癌症關係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腸癌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腸癌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

研究
中大利用「混合手術室」結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 實時影像追蹤及抽取微細病變組織 能診治少至2毫米肺部腫瘤

中大利用「混合手術室」結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 實時影像追蹤及抽取微細病變組織 能診治少至2毫米肺部腫瘤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兩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中大兩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獎項及榮譽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研究
中大完成二萬人「血漿DNA」鼻咽癌篩查研究 大幅推前癌症發現期數

中大完成二萬人「血漿DNA」鼻咽癌篩查研究 大幅推前癌症發現期數

研究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研究
中大率國際研究 訂治療肺癌基因變異新典範

中大率國際研究 訂治療肺癌基因變異新典範

研究
第七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鼓勵延伸紓緩治療服務至社區

第七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鼓勵延伸紓緩治療服務至社區

研討會
中大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就職演講「向肺癌宣戰」

中大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就職演講「向肺癌宣戰」

研討會
中大完成經皮穿刺納米刀動物實驗及成功進行經皮穿刺納米刀腫瘤治療 治癌技術新突破

中大完成經皮穿刺納米刀動物實驗及成功進行經皮穿刺納米刀腫瘤治療 治癌技術新突破

研究
中大聯同七間醫院進行亞洲首個臨床研究 發現嶄新「植入式擾流器」能有效治療腦動脈瘤

中大聯同七間醫院進行亞洲首個臨床研究 發現嶄新「植入式擾流器」能有效治療腦動脈瘤

研究
兩大合辦第五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兩大合辦第五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研討會
中大率先研發嶄新電腦輔助腫瘤手術治療骨腫瘤病人 大大提高手術精確度

中大率先研發嶄新電腦輔助腫瘤手術治療骨腫瘤病人 大大提高手術精確度

外科創新技術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證實無創性手術能有效治療腦動靜脈畸形

中大證實無創性手術能有效治療腦動靜脈畸形

臨床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主辦 第五屆泛太平洋護理會議暨第七屆癌症護理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主辦 第五屆泛太平洋護理會議暨第七屆癌症護理研討會

研討會
中大首創大腸瘜肉預測指數及早預防腸癌

中大首創大腸瘜肉預測指數及早預防腸癌

臨床服務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