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led-multinational-study-shows-new-china-developed-cancer-drug-d3s-001-is-effective-in-treating-solid-tumours-including-lung-colorectal-and-pancreatic-cancer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led-multinational-study-shows-new-china-developed-cancer-drug-d3s-001-is-effective-in-treating-solid-tumours-including-lung-colorectal-and-pancreatic-cancer

中大领导国际研究证实内地研发药物D3S-001抗癌成效 有效治疗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

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领导的跨国团队,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证实内地研发的新一代KRAS-G12C抑制剂D3S-001,在治疗多种因KRAS-G12C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实体肿瘤上,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及克服抗药性的效能,为KRAS-G12C基因突变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有关研究结果已於顶尖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发表。

 

Research team

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李树芬医学基金肿瘤学教授兼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莫树锦教授(左)及副教授龙浩锋医生。

KRAS基因突变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

 

KRAS基因突变是多种实体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胰脏癌)的常见致癌因素。KRAS-G12C为最常见的KRAS基因突变亚型,约有11-1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有此基因突变。过去,针对KRAS-G12C基因突变的标靶药物疗效有限,尤其在结直肠癌中需结合其他药物(如抗EGFR抗体)才能提升治疗效果。因此,近年有内地的生物科技团队研发出新一代KRAS-G12C抑制剂D3S-001,旨在提高标靶抑制效率并克服癌症治疗耐药性。

 

李树芬医学基金肿瘤学教授、中大医学院副院长(科研转化及创业)及肿瘤学系系主任莫树锦教授领导来自南韩、澳洲、美国、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跨国团队,就D3S-00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胰脏癌进行一期临床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 剂量递增阶段(Phase 1a):42名带有KRAS-G12C基因突变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参与,接受D3S-001每日一次口服治疗,剂量范围为50mg至900mg,以测试D3S-001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最佳剂量。
  • 剂量扩展阶段(Phase 1b):20名曾接受过KRAS-G12C抑制剂治疗但病情恶化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参与,并接受D3S-001治疗,以评估D3S-001的疗效。
D3S-001展现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及耐药性

 

研究结果发现,D3S-001整体安全性良好,参与研究患者最常出现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和腹泻,但程度仅为轻至中度。数据显示接受每日一次口服600毫克以下的剂量,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已足以完全抑制KRAS-G12C突变蛋白。

 

在首次接受KRAS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D3S-001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持久的疗效。这组未接受过KRAS抑制剂的患者在进行D3S-001治疗后,整体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超过70%,反映此组别中有多於七成患者的肿瘤有明显缩小或完全消失;而用以评估治疗后没有出现恶化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则达97%;六个月无恶化存活率亦达70%。

 

Mr Yu

余先生确诊患上肺癌后曾先后接受免疫治疗及化疗,但后来都出现抗药性的情况,经转介参与中大医学院的D3S-001临床研究后见成效,肿瘤分别缩小及消失,气喘的情况亦有所减少,至今已经完成60周的治疗。

 

至於曾接受过KRAS抑制剂的患者中,D3S-001的整体客观缓解率为30%;疾病控制率则为80%,显示D3S-001对耐药患者仍有一定效果。

部分脑转移患者经治疗后,脑内肿瘤缩小或病情趋稳定,显示D3S-001可能能够穿透血脑屏障[1],渗透至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疗效。另外,团队通过血液检测发现,患者如果在治疗后的KRAS-G12C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mutant allele frequency, MAF)迅速下降,甚至完全消失,治疗效果比其他患者更好。

 

Dr Herbert Loong

龙浩锋医生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副教授龙浩锋医生指出:「是次研究结果显示,D3S-001优於第一代KRAS抑制剂,尤其在结直肠癌中单独使用即可达到高缓解率,无需结合抗EGFR抗体,这突破了现有KRAS抑制剂的限制。对於曾接受KRAS抑制剂治疗后恶化的患者,D3S-001仍能提供30%的缓解率,解决了耐药性的问题。而且其副作用轻微,每日只需服药一次,患者长期使用方便且安全。」

 

 

 

Professor Tony Mok

莫树锦教授

莫树锦教授表示:「我们是次与内地医药公司德昇济医药(D3Bio)就D3S-001开发及应用的临床合作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此项跨国一期临床研究的数据不仅证实了新一代KRAS-G12C抑制剂有更高的疗效,亦展示了香港与内地新型生物科技业界紧密合作的独特性,有助引领全球生物医药发展。对於中大能够在此科研突破中发挥核心作用,我感到十分自豪。


[1] 血脑屏障是脑部的保护屏障,以避免化学物质、有害药物及多数细菌入侵,但也成为脑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令治疗药物被阻隔在外,无法有效杀死癌细胞。


 

更多新闻稿

中大医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共同领导全球首个人体CRISPR基因编辑治疗肺癌临床试验 证实修改T细胞以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及可行

中大医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共同领导全球首个人体CRISPR基因编辑治疗肺癌临床试验 证实修改T细胞以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及可行

研究
中大肿瘤学系获国际肺癌研究协会颁发「杰出癌症关顾团队」奖项

中大肿瘤学系获国际肺癌研究协会颁发「杰出癌症关顾团队」奖项

奖项及荣誉
中大证新治疗方案较常规治疗有效延长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

中大证新治疗方案较常规治疗有效延长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

研究
中大领导ALK阳性肺腺癌研究证实 新标靶药成效超现时标准疗法两倍

中大领导ALK阳性肺腺癌研究证实 新标靶药成效超现时标准疗法两倍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与国际肺癌研究团队发现 相比传统治疗 标靶治疗可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恶化存活期逾一倍

中大医学院与国际肺癌研究团队发现 相比传统治疗 标靶治疗可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恶化存活期逾一倍

研究
中大医学院成功破解肺癌免疫抑制关键 将血液中「中性粒细胞」转化成新一代抗癌疗法

中大医学院成功破解肺癌免疫抑制关键 将血液中「中性粒细胞」转化成新一代抗癌疗法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与国际肺癌团队测试免疫治疗结合化疗成效 为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发新治疗方案

中大医学院与国际肺癌团队测试免疫治疗结合化疗成效 为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发新治疗方案

研究
中大医学院莫树锦教授成首位来自亚洲学府学者获全球「肿瘤学巨人」称誉 表彰他推动全球肺癌研究及治疗的杰出成就

中大医学院莫树锦教授成首位来自亚洲学府学者获全球「肿瘤学巨人」称誉 表彰他推动全球肺癌研究及治疗的杰出成就

奖项及荣誉
中大将开展最新「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首阶段引入CAR-T治疗血癌新方法

中大将开展最新「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首阶段引入CAR-T治疗血癌新方法

研究
莫树锦教授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全球第一人将晚期肺癌治疗「个人化」 被誉为「肿瘤学传奇」

莫树锦教授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全球第一人将晚期肺癌治疗「个人化」 被誉为「肿瘤学传奇」

奖项及荣誉
中大率跨国研究证实免疫疗法对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

中大率跨国研究证实免疫疗法对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

研究
中大研究证「消融化疗栓塞术」有效延长肝癌患者无恶化存活期两倍

中大研究证「消融化疗栓塞术」有效延长肝癌患者无恶化存活期两倍

研究
中大研究获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推崇

中大研究获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推崇

奖项及荣誉
中大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组图谱 突破性结果有助发展个人化治疗

中大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组图谱 突破性结果有助发展个人化治疗

研究
中大合作研究改变全球肺腺癌治疗方向 研究证实标靶药较有效治疗出现EML4-ALK基因异变的晚期肺腺癌病人

中大合作研究改变全球肺腺癌治疗方向 研究证实标靶药较有效治疗出现EML4-ALK基因异变的晚期肺腺癌病人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 城市发展及生活方式或会增加气管癌发病风险 宜加强健康教育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 城市发展及生活方式或会增加气管癌发病风险 宜加强健康教育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发mRNA药物治疗鼻咽癌

中大医学院研发mRNA药物治疗鼻咽癌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应对肝癌免疫治疗的抗药性

中大医学院研究应对肝癌免疫治疗的抗药性

研究
中大开发与多种癌症相关的纤维母细胞分子分类方法  助进一步了解癌症进展并改良治疗方案

中大开发与多种癌症相关的纤维母细胞分子分类方法 助进一步了解癌症进展并改良治疗方案

研究
中大发现全球喉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部分地区女性发病人数不跌反升

中大发现全球喉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部分地区女性发病人数不跌反升

研究
陈德章教授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表彰其对全球鼻咽癌研究的领导地位及重大贡献

陈德章教授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表彰其对全球鼻咽癌研究的领导地位及重大贡献

奖项及荣誉
中大医学院一期临床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完成逾150项早期临床试验项目 助癌症及糖尿病患者确立新治疗药物

中大医学院一期临床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完成逾150项早期临床试验项目 助癌症及糖尿病患者确立新治疗药物

研究
中大辅助生育技术中心助本港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

中大辅助生育技术中心助本港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

研究
中大研究证实「血浆DNA」筛查能侦测到早期没有病徵的鼻咽癌 并反映日后患鼻咽癌风险

中大研究证实「血浆DNA」筛查能侦测到早期没有病徵的鼻咽癌 并反映日后患鼻咽癌风险

研究
中大发现小肠癌在全球及本港发病率明显上升 高收入地区发病率较高

中大发现小肠癌在全球及本港发病率明显上升 高收入地区发病率较高

研究
中大发现原发性脑癌的年轻男性发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国家的升幅较为显著

中大发现原发性脑癌的年轻男性发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国家的升幅较为显著

研究
中大破解癌痛秘密 确定新治疗靶点缓解癌症病人痛苦

中大破解癌痛秘密 确定新治疗靶点缓解癌症病人痛苦

研究
中大全球首证血糖波动不稳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患癌风险 并证实接受一类常用降血压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则较低

中大全球首证血糖波动不稳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患癌风险 并证实接受一类常用降血压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则较低

研究
中大与国际团队领导肺癌研究 证实Lorlatinib可成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

中大与国际团队领导肺癌研究 证实Lorlatinib可成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

研究
中大研发崭新治疗组合 带领亚洲策略性抗击胆管癌

中大研发崭新治疗组合 带领亚洲策略性抗击胆管癌

研究
中大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国家的男性长者升幅最为显著

中大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国家的男性长者升幅最为显著

研究
中大发现霍奇金淋巴癌发病率以亚洲升幅最为显著 本港男士发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中大发现霍奇金淋巴癌发病率以亚洲升幅最为显著 本港男士发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研究
中大医学院联同韩国知名学府为肺癌免疫疗法开发人工智能分析工具

中大医学院联同韩国知名学府为肺癌免疫疗法开发人工智能分析工具

研究
中大成功以单细胞分辨率拆解肺癌  揭示肿瘤形成机制 有望开发新肺癌疗法

中大成功以单细胞分辨率拆解肺癌 揭示肿瘤形成机制 有望开发新肺癌疗法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半数受访儿童癌症康复者曾使用替代补充疗法 或存在「药疗相互作用」风险

中大研究发现半数受访儿童癌症康复者曾使用替代补充疗法 或存在「药疗相互作用」风险

研究
中大医学院团队发现B细胞及基因GPR18可预测多种癌症的存活期

中大医学院团队发现B细胞及基因GPR18可预测多种癌症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医学院团队发现一种新型生物标记 可在头颈癌患者中预测长一倍的存活期

中大医学院团队发现一种新型生物标记 可在头颈癌患者中预测长一倍的存活期

研究
澄清 -- 声称为莫树锦教授署名文章证实为假冒

澄清 -- 声称为莫树锦教授署名文章证实为假冒

回应
中大成功应用混合手术室「经气管微波消融术」无创治肺癌成亚太首例

中大成功应用混合手术室「经气管微波消融术」无创治肺癌成亚太首例

外科创新技术
李嘉诚基金会启动《爱能助》儿童癌症项目 资助儿童罕见癌症

李嘉诚基金会启动《爱能助》儿童癌症项目 资助儿童罕见癌症

捐款
「中大赛马会齐心防癌计划」启动 免费为万名市民进行检测 研肥胖与多种癌症关系

「中大赛马会齐心防癌计划」启动 免费为万名市民进行检测 研肥胖与多种癌症关系

健康推广计划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肠癌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肠癌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

研究
中大利用「混合手术室」结合「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 实时影像追踪及抽取微细病变组织 能诊治少至2毫米肺部肿瘤

中大利用「混合手术室」结合「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 实时影像追踪及抽取微细病变组织 能诊治少至2毫米肺部肿瘤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两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中大两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奖项及荣誉
中大港大合作开展复发性卵巢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免费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中大港大合作开展复发性卵巢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免费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研究
中大完成二万人「血浆DNA」鼻咽癌筛查研究 大幅推前癌症发现期数

中大完成二万人「血浆DNA」鼻咽癌筛查研究 大幅推前癌症发现期数

研究
中大成功揭示肿瘤免疫逃脱新机制 开拓「免疫疗法」新方向

中大成功揭示肿瘤免疫逃脱新机制 开拓「免疫疗法」新方向

研究
中大率国际研究 订治疗肺癌基因变异新典范

中大率国际研究 订治疗肺癌基因变异新典范

研究
第七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鼓励延伸纾缓治疗服务至社区

第七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鼓励延伸纾缓治疗服务至社区

研讨会
中大李树芬医学基金肿瘤学教授莫树锦教授就职演讲「向肺癌宣战」

中大李树芬医学基金肿瘤学教授莫树锦教授就职演讲「向肺癌宣战」

研讨会
中大完成经皮穿刺纳米刀动物实验及成功进行经皮穿刺纳米刀肿瘤治疗 治癌技术新突破

中大完成经皮穿刺纳米刀动物实验及成功进行经皮穿刺纳米刀肿瘤治疗 治癌技术新突破

研究
中大联同七间医院进行亚洲首个临床研究 发现崭新「植入式扰流器」能有效治疗脑动脉瘤

中大联同七间医院进行亚洲首个临床研究 发现崭新「植入式扰流器」能有效治疗脑动脉瘤

研究
两大合办第五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两大合办第五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研讨会
中大率先研发崭新电脑辅助肿瘤手术治疗骨肿瘤病人 大大提高手术精确度

中大率先研发崭新电脑辅助肿瘤手术治疗骨肿瘤病人 大大提高手术精确度

外科创新技术
大肠癌将成为香港头号癌症 中大引入大肠胶囊内视镜助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将成为香港头号癌症 中大引入大肠胶囊内视镜助预防大肠癌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证实无创性手术能有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中大证实无创性手术能有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临床服务
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主办 第五届泛太平洋护理会议暨第七届癌症护理研讨会

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主办 第五届泛太平洋护理会议暨第七届癌症护理研讨会

研讨会
中大首创大肠瘜肉预测指数及早预防肠癌

中大首创大肠瘜肉预测指数及早预防肠癌

临床服务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