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reveals-world-s-first-study-on-the-impact-of-temperature-on-nearly-3-000-plasma-proteins-in-the-chinese-population-over-80-associated-with-systolic-blood-pressure-and-incident-ischemic-heart-disease-risk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reveals-world-s-first-study-on-the-impact-of-temperature-on-nearly-3-000-plasma-proteins-in-the-chinese-population-over-80-associated-with-systolic-blood-pressure-and-incident-ischemic-heart-disease-risk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分析溫度對人體近3,000種血漿蛋白影響的研究 發現超過八成與「血壓上升」或「缺血性心臟病」發病風險相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牛津大學、復旦大學與倫敦衞生及熱帶醫學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合作,進行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同類研究,首次評估溫度對中國人口血漿蛋白的影響。研究分析了中國成年人群中,溫度對人體内近3,000種血漿蛋白的影響,發現當中949種血漿蛋白對溫度變化產生顯著反應,其中超過八成與「血壓上升」或「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風險有關。研究亦揭示溫度變化對炎症反應、血小板凝集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機制,為了解全球日益異常的天氣如何影響健康提供重要見解。研究結果已在知名國際環境科學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

 

全球首個評估溫度對中國人口血漿蛋白影響的最大規模同類研究 

 

不少研究已顯示,全球每年有數以百萬計人因非適宜溫度(non-optimal ambient temperatures)死亡,但對其背後的生物機制所知甚少。血漿蛋白質組─即構成血液的主要物質中的全面蛋白質集合─是疾病風險預測和理解疾病成因的關鍵。由於蛋白質會隨著生理和病理狀況而改變,血漿蛋白被廣泛認為是具價值的生物標記。

 

近年的血漿蛋白質組學研究主要集中於長期平均溫度對西方人口的影響,卻忽略了日常溫度變化帶來的急性健康影響,以及這些日常變化對中低收入國家人口的潛在影響,而這些國家往往沒有足夠的中央暖氣或空調以應對非適宜溫度帶來的挑戰。

 

是次研究在同類研究中屬最大規模,團隊分析中國嘉道理生物銀行(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1)近4,000名來自中國十個氣候各異的地區(由哈爾濱至海南)的中國成年人的血液樣本,檢測近3,000種血漿蛋白的濃度。考慮到溫度變化的延遲效應,例如低溫對蛋白質的影響可能需時數天,研究區域的溫度被分為「過冷」(區域記錄最低5%的溫度,即低於-2.1°C)和「過熱」(區域記錄最高5%的溫度,即高於29.5°C),並以17.7°C為中位數作參考基準。

 

高溫對血漿蛋白影響顯著 

 

研究團隊發現有949 種血漿蛋白與非適宜溫度的變化有顯著關係,當中超過 80%以上的血漿蛋白與「血壓上升」或「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風險相關。這些蛋白質與「炎症反應」、「免疫調節」、「血小板凝集」等病理路徑有相關特性。

 

Research team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共同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何建輝教授、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郭一童博士及研究的通訊作者、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學院資深環境流行病學家陳嘉鴻博士。

是次研究亦反映了溫度與血漿蛋白含量之間的關係。5°C至10°C的低溫環境對人體體內的血漿蛋白影響最為顯著;在低於5°C環境下,未見更嚴重影響,原因可能與使用暖氣或人體的生理適應有關。相反,在溫度超過17.7°C後,每上升1°C,蛋白質變化整體呈線性關係,顯示研究對象對高溫的生理調節能力較差,而這可能與其居住環境條件相關,例如缺少空調,或生理機制上的差異有關。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郭一童博士表示:「是項研究為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提供新線索,例如冬季較多出現心血管疾病,可能與低溫誘發炎症蛋白上升有關。血漿蛋白作為重要的生物標記,有助開發針對蛋白的藥物,以減低因溫度變化而引發的相關疾病風險。」

 

研究的通訊作者、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學院資深環境流行病學家陳嘉鴻博士補充說:「我們的研究強調理解生物機制的重要性,即溫度和其他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健康。識別受溫度影響的特定蛋白質,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溫度對人體的影響,並制定相應策略以減輕其影響。」

 

共同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何建輝教授表示:「這項創新的跨學科研究就像一張『溫度與血漿蛋白的關係圖』,清楚揭示氣候和環境變化對健康的影響。當面對極端天氣時,人體將運用數百種蛋白質來應對,而這些變化對人類健康具長遠影響。」

 

1 中國嘉道理生物銀行是全球最大型前瞻性人群隊列研究之一,是由英國與中國聯合展開的長期項目。此項目旨在了解生活方式、環境及遺傳因素對多種常見疾病的影響,藉此提供可靠依據,為全球疾病預防、風險預測及治療提供指引。

更多新聞稿

中大舉辦「健康校園論壇」推廣跨界別身心健康計劃  及早加強學童抗逆力

中大舉辦「健康校園論壇」推廣跨界別身心健康計劃 及早加強學童抗逆力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 城市發展及生活方式或會增加氣管癌發病風險 宜加強健康教育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 城市發展及生活方式或會增加氣管癌發病風險 宜加強健康教育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口服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可將免疫力弱患者的新冠後死亡風險降低42% 並揭示其與疫苗接種產生協同效應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口服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可將免疫力弱患者的新冠後死亡風險降低42% 並揭示其與疫苗接種產生協同效應

研究
中大與東南亞及英國學府共同研究 為大型語言模型在公共衞生研究中的角色帶來嶄新見解

中大與東南亞及英國學府共同研究 為大型語言模型在公共衞生研究中的角色帶來嶄新見解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口服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可降低新冠住院患者急症期後死亡和出現後遺症的風險

中大研究顯示口服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可降低新冠住院患者急症期後死亡和出現後遺症的風險

研究
中大與歐美合作夥伴共同領導國際研究 為自閉症患者男女失衡比例帶來嶄新見解

中大與歐美合作夥伴共同領導國際研究 為自閉症患者男女失衡比例帶來嶄新見解

研究
中大成功研發精準計算模型 準確預測病毒基因進化 助提升流感疫苗功效

中大成功研發精準計算模型 準確預測病毒基因進化 助提升流感疫苗功效

研究
中大舉辦「健康校園論壇」推廣學童精神健康 鼓勵參照世衛「健康促進學校框架」 支援構建健康校園

中大舉辦「健康校園論壇」推廣學童精神健康 鼓勵參照世衛「健康促進學校框架」 支援構建健康校園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分析文字報告發現新冠症狀會隨病毒變異及疫苗接種情況改變 並證實人工智能大型語言模型有助傳染病研究

中大分析文字報告發現新冠症狀會隨病毒變異及疫苗接種情況改變 並證實人工智能大型語言模型有助傳染病研究

研究
200多位亞太區公共衞生界代表雲集中大 探討疫後醫療系統和社區抗疫力

200多位亞太區公共衞生界代表雲集中大 探討疫後醫療系統和社區抗疫力

研討會
中大推出「賽馬會 We WATCH 優活健康計劃」全港首次採用「生活方式醫學」  助中年人預防慢性疾病

中大推出「賽馬會 We WATCH 優活健康計劃」全港首次採用「生活方式醫學」 助中年人預防慢性疾病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研究顯示香港人雖長壽但老年殘疾問題嚴重 地區間存在顯著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

中大研究顯示香港人雖長壽但老年殘疾問題嚴重 地區間存在顯著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

研究
中大證實「醫健通」健康管理功能有助糖尿病自我管理

中大證實「醫健通」健康管理功能有助糖尿病自我管理

研究
新冠疫苗復必泰及科興引發之「T細胞反應」可有效預防不同新冠病毒變異株引起的嚴重疾病

新冠疫苗復必泰及科興引發之「T細胞反應」可有效預防不同新冠病毒變異株引起的嚴重疾病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風土化期間市民願意繼續戴口罩及用酒精消毒液潔手 但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意願偏低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風土化期間市民願意繼續戴口罩及用酒精消毒液潔手 但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意願偏低

研究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研究
中大發現原發性腦癌的年輕男性發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國家的升幅較為顯著

中大發現原發性腦癌的年輕男性發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國家的升幅較為顯著

研究
中大醫學院開展「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 引入創新痛症管理方法  連繫社區支援服務

中大醫學院開展「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 引入創新痛症管理方法 連繫社區支援服務

研究
中大醫學院開展「賽馬會共建健康家庭計劃」 助少數族裔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中大醫學院開展「賽馬會共建健康家庭計劃」 助少數族裔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捐款
中大研究建議本港安老院舍應維持現有防疫措施

中大研究建議本港安老院舍應維持現有防疫措施

研究
中大港大研究發現新冠口服藥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風險近八成 並可顯著減低門診患者入院率近九成

中大港大研究發現新冠口服藥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風險近八成 並可顯著減低門診患者入院率近九成

研究
中大成功開發實時生物信息平台評估新冠疫苗效用 針對變異病毒 準確度達95%

中大成功開發實時生物信息平台評估新冠疫苗效用 針對變異病毒 準確度達95%

研究
中大發現霍奇金淋巴癌發病率以亞洲升幅最為顯著 本港男士發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中大發現霍奇金淋巴癌發病率以亞洲升幅最為顯著 本港男士發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能對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產生更強烈和更廣泛的中和病毒抗體反應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能對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產生更強烈和更廣泛的中和病毒抗體反應

研究
中大醫學院發現東亞地區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冠絕全球

中大醫學院發現東亞地區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冠絕全球

研究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 僅4分之1未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有意於未來半年接種 必須盡快增加接種誘因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 僅4分之1未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有意於未來半年接種 必須盡快增加接種誘因

研究
中大醫學院推算全港約有二萬名未被發現新冠感染者 研究證實本港所有疫苗接種者均產生中和抗體 呼籲透過接種疫苗得到保護

中大醫學院推算全港約有二萬名未被發現新冠感染者 研究證實本港所有疫苗接種者均產生中和抗體 呼籲透過接種疫苗得到保護

研究
中大研發電腦演算平台 創新通過基因數據實時評估疫苗功效

中大研發電腦演算平台 創新通過基因數據實時評估疫苗功效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地區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過定期運動預防罹患糖尿病

中大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地區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過定期運動預防罹患糖尿病

研究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政府在推動新冠疫苗接種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政府在推動新冠疫苗接種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研究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計算自閉症風險 可用於自閉症篩查 及早為患者提供治療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計算自閉症風險 可用於自閉症篩查 及早為患者提供治療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社區接觸環境對新冠肺炎傳播起關鍵作用 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

中大研究顯示社區接觸環境對新冠肺炎傳播起關鍵作用 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吸煙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聯同多國專家制訂「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的臨床指引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吸煙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聯同多國專家制訂「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的臨床指引

研究
中大醫學院發現胰臟癌有全球上升及年輕化趨勢 女性上升幅度較高

中大醫學院發現胰臟癌有全球上升及年輕化趨勢 女性上升幅度較高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成立 發布本港住屋負擔能力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

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成立 發布本港住屋負擔能力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

研究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偵查隱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關鍵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偵查隱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關鍵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社區研究」結果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社區研究」結果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 初步數據顯示九成受訪長者有兩個或以上疼痛部位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 初步數據顯示九成受訪長者有兩個或以上疼痛部位

健康推廣計劃
響應世界高血壓日 中大推動「全民關注血壓月」 呼籲大眾關注血壓

響應世界高血壓日 中大推動「全民關注血壓月」 呼籲大眾關注血壓

健康推廣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 – 埃克塞特大學環境持續與應變聯合研究中心 進行亞洲首個「藍色空間對身心健康」研究 發現「遊湖看海」對身心有益

香港中文大學 – 埃克塞特大學環境持續與應變聯合研究中心 進行亞洲首個「藍色空間對身心健康」研究 發現「遊湖看海」對身心有益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敬霆靜觀研究與培訓中心」成立

「香港中文大學敬霆靜觀研究與培訓中心」成立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子宮頸癌疫苗接種計劃的成功關鍵

中大研究揭示子宮頸癌疫苗接種計劃的成功關鍵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行為激活及靜觀結合療法」有助降低重性抑鬱症風險

中大研究顯示「行為激活及靜觀結合療法」有助降低重性抑鬱症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楊永強教授在莫慶堯訪問學人講座談「善終治療」

中大醫學院楊永強教授在莫慶堯訪問學人講座談「善終治療」

研討會
中大進行亞洲首項家居清潔劑對兒童健康影響的全面流行病學研究 發現經常使用家居清潔劑可增加引發兒童鼻炎風險

中大進行亞洲首項家居清潔劑對兒童健康影響的全面流行病學研究 發現經常使用家居清潔劑可增加引發兒童鼻炎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本地每5名口咽癌患者1人感染HPV病毒 推公眾篩查以了解口腔感染HPV情況

中大研究發現本地每5名口咽癌患者1人感染HPV病毒 推公眾篩查以了解口腔感染HPV情況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衞生中心傑出講座系列: Public Health England理念及應對公共衞生危機經驗分享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衞生中心傑出講座系列: Public Health England理念及應對公共衞生危機經驗分享

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衞生中心傑出講座系列: 南非國家衞生部部長分享伊波拉疫情對南非及非洲大陸的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衞生中心傑出講座系列: 南非國家衞生部部長分享伊波拉疫情對南非及非洲大陸的影響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研究
中大「環保新思維」系列 中大建議香港新空氣質素指標不應忽視粗顆粒污染物

中大「環保新思維」系列 中大建議香港新空氣質素指標不應忽視粗顆粒污染物

研究
中大促請單車使用者佩戴頭盔及其他防護措施 以減輕意外引致的腦創傷

中大促請單車使用者佩戴頭盔及其他防護措施 以減輕意外引致的腦創傷

研究
(只提供英文版本) Opening 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Health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Launching of the CUHK Jockey Club Community Primary Care Programme

(只提供英文版本) Opening 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Health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Launching of the CUHK Jockey Club Community Primary Care Programme

研討會
CCOU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成立典禮今日順利舉行

CCOU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成立典禮今日順利舉行

教育
中大「環保新思維」系列 研究發現本港車輛排放二氧化氮比例有增加趨勢 或與政府推行柴油改善計劃有關

中大「環保新思維」系列 研究發現本港車輛排放二氧化氮比例有增加趨勢 或與政府推行柴油改善計劃有關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