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reveals-world-s-first-study-on-the-impact-of-temperature-on-nearly-3-000-plasma-proteins-in-the-chinese-population-over-80-associated-with-systolic-blood-pressure-and-incident-ischemic-heart-disease-risk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reveals-world-s-first-study-on-the-impact-of-temperature-on-nearly-3-000-plasma-proteins-in-the-chinese-population-over-80-associated-with-systolic-blood-pressure-and-incident-ischemic-heart-disease-risk

中大完成全球首个分析温度对人体近3,000种血浆蛋白影响的研究 发现超过八成与「血压上升」或「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相关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牛津大学、复旦大学与伦敦衞生及热带医学学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合作,进行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同类研究,首次评估温度对中国人口血浆蛋白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中国成年人群中,温度对人体内近3,000种血浆蛋白的影响,发现当中949种血浆蛋白对温度变化产生显著反应,其中超过八成与「血压上升」或「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有关。研究亦揭示温度变化对炎症反应、血小板凝集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机制,为了解全球日益异常的天气如何影响健康提供重要见解。研究结果已在知名国际环境科学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

 

全球首个评估温度对中国人口血浆蛋白影响的最大规模同类研究 

 

不少研究已显示,全球每年有数以百万计人因非适宜温度(non-optimal ambient temperatures)死亡,但对其背后的生物机制所知甚少。血浆蛋白质组―即构成血液的主要物质中的全面蛋白质集合―是疾病风险预测和理解疾病成因的关键。由於蛋白质会随著生理和病理状况而改变,血浆蛋白被广泛认为是具价值的生物标记。

 

近年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集中於长期平均温度对西方人口的影响,却忽略了日常温度变化带来的急性健康影响,以及这些日常变化对中低收入国家人口的潜在影响,而这些国家往往没有足够的中央暖气或空调以应对非适宜温度带来的挑战。

 

是次研究在同类研究中属最大规模,团队分析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1)近4,000名来自中国十个气候各异的地区(由哈尔滨至海南)的中国成年人的血液样本,检测近3,000种血浆蛋白的浓度。考虑到温度变化的延迟效应,例如低温对蛋白质的影响可能需时数天,研究区域的温度被分为「过冷」(区域记录最低5%的温度,即低於-2.1°C)和「过热」(区域记录最高5%的温度,即高於29.5°C),并以17.7°C为中位数作参考基准。

 

高温对血浆蛋白影响显著 

 

研究团队发现有949 种血浆蛋白与非适宜温度的变化有显著关系,当中超过 80%以上的血浆蛋白与「血压上升」或「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这些蛋白质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血小板凝集」等病理路径有相关特性。

 

Research team

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左起)共同通讯作者、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何建辉教授、第一作者、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郭一童博士及研究的通讯作者、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口健康学院资深环境流行病学家陈嘉鸿博士。

是次研究亦反映了温度与血浆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5°C至10°C的低温环境对人体体内的血浆蛋白影响最为显著;在低於5°C环境下,未见更严重影响,原因可能与使用暖气或人体的生理适应有关。相反,在温度超过17.7°C后,每上升1°C,蛋白质变化整体呈线性关系,显示研究对象对高温的生理调节能力较差,而这可能与其居住环境条件相关,例如缺少空调,或生理机制上的差异有关。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郭一童博士表示:「是项研究为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新线索,例如冬季较多出现心血管疾病,可能与低温诱发炎症蛋白上升有关。血浆蛋白作为重要的生物标记,有助开发针对蛋白的药物,以减低因温度变化而引发的相关疾病风险。」

 

研究的通讯作者、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口健康学院资深环境流行病学家陈嘉鸿博士补充说:「我们的研究强调理解生物机制的重要性,即温度和其他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健康。识别受温度影响的特定蛋白质,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策略以减轻其影响。」

 

共同通讯作者、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何建辉教授表示:「这项创新的跨学科研究就像一张『温度与血浆蛋白的关系图』,清楚揭示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当面对极端天气时,人体将运用数百种蛋白质来应对,而这些变化对人类健康具长远影响。」

 

1 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是全球最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之一,是由英国与中国联合展开的长期项目。此项目旨在了解生活方式、环境及遗传因素对多种常见疾病的影响,藉此提供可靠依据,为全球疾病预防、风险预测及治疗提供指引。

更多新闻稿

中大举办「健康校园论坛」推广跨界别身心健康计划  及早加强学童抗逆力

中大举办「健康校园论坛」推广跨界别身心健康计划 及早加强学童抗逆力

健康推广计划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 城市发展及生活方式或会增加气管癌发病风险 宜加强健康教育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 城市发展及生活方式或会增加气管癌发病风险 宜加强健康教育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口服抗病毒药物「帕克斯洛维德」可将免疫力弱患者的新冠后死亡风险降低42% 并揭示其与疫苗接种产生协同效应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口服抗病毒药物「帕克斯洛维德」可将免疫力弱患者的新冠后死亡风险降低42% 并揭示其与疫苗接种产生协同效应

研究
中大与东南亚及英国学府共同研究 为大型语言模型在公共衞生研究中的角色带来崭新见解

中大与东南亚及英国学府共同研究 为大型语言模型在公共衞生研究中的角色带来崭新见解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口服抗病毒药物「帕克斯洛维德」可降低新冠住院患者急症期后死亡和出现后遗症的风险

中大研究显示口服抗病毒药物「帕克斯洛维德」可降低新冠住院患者急症期后死亡和出现后遗症的风险

研究
中大与欧美合作伙伴共同领导国际研究 为自闭症患者男女失衡比例带来崭新见解

中大与欧美合作伙伴共同领导国际研究 为自闭症患者男女失衡比例带来崭新见解

研究
中大成功研发精准计算模型 准确预测病毒基因进化 助提升流感疫苗功效

中大成功研发精准计算模型 准确预测病毒基因进化 助提升流感疫苗功效

研究
中大举办「健康校园论坛」推广学童精神健康 鼓励参照世卫「健康促进学校框架」 支援构建健康校园

中大举办「健康校园论坛」推广学童精神健康 鼓励参照世卫「健康促进学校框架」 支援构建健康校园

健康推广计划
中大分析文字报告发现新冠症状会随病毒变异及疫苗接种情况改变 并证实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有助传染病研究

中大分析文字报告发现新冠症状会随病毒变异及疫苗接种情况改变 并证实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有助传染病研究

研究
200多位亚太区公共衞生界代表云集中大 探讨疫后医疗系统和社区抗疫力

200多位亚太区公共衞生界代表云集中大 探讨疫后医疗系统和社区抗疫力

研讨会
中大推出「赛马会 We WATCH 优活健康计划」全港首次采用「生活方式医学」  助中年人预防慢性疾病

中大推出「赛马会 We WATCH 优活健康计划」全港首次采用「生活方式医学」 助中年人预防慢性疾病

健康推广计划
中大研究显示香港人虽长寿但老年残疾问题严重 地区间存在显著社会经济不平等状况

中大研究显示香港人虽长寿但老年残疾问题严重 地区间存在显著社会经济不平等状况

研究
中大证实「医健通」健康管理功能有助糖尿病自我管理

中大证实「医健通」健康管理功能有助糖尿病自我管理

研究
新冠疫苗复必泰及科兴引发之「T细胞反应」可有效预防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严重疾病

新冠疫苗复必泰及科兴引发之「T细胞反应」可有效预防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严重疾病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新冠风土化期间市民愿意继续戴口罩及用酒精消毒液洁手 但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意愿偏低

中大研究显示新冠风土化期间市民愿意继续戴口罩及用酒精消毒液洁手 但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意愿偏低

研究
中大发现间皮瘤的女性发病率上升 高收入国家的发病率较高

中大发现间皮瘤的女性发病率上升 高收入国家的发病率较高

研究
中大发现原发性脑癌的年轻男性发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国家的升幅较为显著

中大发现原发性脑癌的年轻男性发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国家的升幅较为显著

研究
中大医学院开展「赛马会痛『正』能量计划」 引入创新痛症管理方法  连系社区支援服务

中大医学院开展「赛马会痛『正』能量计划」 引入创新痛症管理方法 连系社区支援服务

研究
中大医学院开展「赛马会共建健康家庭计划」 助少数族裔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中大医学院开展「赛马会共建健康家庭计划」 助少数族裔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捐款
中大研究建议本港安老院舍应维持现有防疫措施

中大研究建议本港安老院舍应维持现有防疫措施

研究
中大港大研究发现新冠口服药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风险近八成 并可显著减低门诊患者入院率近九成

中大港大研究发现新冠口服药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风险近八成 并可显著减低门诊患者入院率近九成

研究
中大成功开发实时生物信息平台评估新冠疫苗效用 针对变异病毒 准确度达95%

中大成功开发实时生物信息平台评估新冠疫苗效用 针对变异病毒 准确度达95%

研究
中大发现霍奇金淋巴癌发病率以亚洲升幅最为显著 本港男士发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中大发现霍奇金淋巴癌发病率以亚洲升幅最为显著 本港男士发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研究
港大及中大医学院联合研究发现已接种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Omicron后能对不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产生更强烈和更广泛的中和病毒抗体反应

港大及中大医学院联合研究发现已接种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Omicron后能对不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产生更强烈和更广泛的中和病毒抗体反应

研究
中大医学院发现东亚地区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冠绝全球

中大医学院发现东亚地区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冠绝全球

研究
中大医学院调查发现 仅4分之1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士有意於未来半年接种 必须尽快增加接种诱因

中大医学院调查发现 仅4分之1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士有意於未来半年接种 必须尽快增加接种诱因

研究
中大医学院推算全港约有二万名未被发现新冠感染者 研究证实本港所有疫苗接种者均产生中和抗体 呼吁透过接种疫苗得到保护

中大医学院推算全港约有二万名未被发现新冠感染者 研究证实本港所有疫苗接种者均产生中和抗体 呼吁透过接种疫苗得到保护

研究
中大研发电脑演算平台 创新通过基因数据实时评估疫苗功效

中大研发电脑演算平台 创新通过基因数据实时评估疫苗功效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地区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过定期运动预防罹患糖尿病

中大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地区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过定期运动预防罹患糖尿病

研究
中大医学院调查发现政府在推动新冠疫苗接种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中大医学院调查发现政府在推动新冠疫苗接种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研究
中大成功研发「全自动视网膜图像分析」技术计算自闭症风险 可用於自闭症筛查 及早为患者提供治疗

中大成功研发「全自动视网膜图像分析」技术计算自闭症风险 可用於自闭症筛查 及早为患者提供治疗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社区接触环境对新冠肺炎传播起关键作用 娱乐场所是传播次数最多的主要接触环境

中大研究显示社区接触环境对新冠肺炎传播起关键作用 娱乐场所是传播次数最多的主要接触环境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吸烟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联同多国专家制订「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指引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吸烟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联同多国专家制订「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指引

研究
中大医学院发现胰脏癌有全球上升及年轻化趋势 女性上升幅度较高

中大医学院发现胰脏癌有全球上升及年轻化趋势 女性上升幅度较高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健康公平研究所成立 发布本港住屋负担能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

香港中文大学健康公平研究所成立 发布本港住屋负担能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

研究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侦查隐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关键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侦查隐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关键

研究
中大医学院公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社区研究」结果

中大医学院公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社区研究」结果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长者痛症缓解计划 初步数据显示九成受访长者有两个或以上疼痛部位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长者痛症缓解计划 初步数据显示九成受访长者有两个或以上疼痛部位

健康推广计划
响应世界高血压日 中大推动「全民关注血压月」 呼吁大众关注血压

响应世界高血压日 中大推动「全民关注血压月」 呼吁大众关注血压

健康推广计划
香港中文大学 – 埃克塞特大学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 进行亚洲首个「蓝色空间对身心健康」研究 发现「游湖看海」对身心有益

香港中文大学 – 埃克塞特大学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 进行亚洲首个「蓝色空间对身心健康」研究 发现「游湖看海」对身心有益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敬霆静观研究与培训中心」成立

「香港中文大学敬霆静观研究与培训中心」成立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子宫颈癌疫苗接种计划的成功关键

中大研究揭示子宫颈癌疫苗接种计划的成功关键

研究
中大研究显示「行为激活及静观结合疗法」有助降低重性抑郁症风险

中大研究显示「行为激活及静观结合疗法」有助降低重性抑郁症风险

研究
中大医学院杨永强教授在莫庆尧访问学人讲座谈「善终治疗」

中大医学院杨永强教授在莫庆尧访问学人讲座谈「善终治疗」

研讨会
中大进行亚洲首项家居清洁剂对儿童健康影响的全面流行病学研究 发现经常使用家居清洁剂可增加引发儿童鼻炎风险

中大进行亚洲首项家居清洁剂对儿童健康影响的全面流行病学研究 发现经常使用家居清洁剂可增加引发儿童鼻炎风险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本地每5名口咽癌患者1人感染HPV病毒 推公众筛查以了解口腔感染HPV情况

中大研究发现本地每5名口咽癌患者1人感染HPV病毒 推公众筛查以了解口腔感染HPV情况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全球卫生中心杰出讲座系列: Public Health England理念及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验分享

香港中文大学全球卫生中心杰出讲座系列: Public Health England理念及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验分享

研讨会
香港中文大学全球卫生中心杰出讲座系列: 南非国家卫生部部长分享伊波拉疫情对南非及非洲大陆的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全球卫生中心杰出讲座系列: 南非国家卫生部部长分享伊波拉疫情对南非及非洲大陆的影响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成功研发全自动化视网膜图像分析系统 有助糖尿病患者预防中风

中大成功研发全自动化视网膜图像分析系统 有助糖尿病患者预防中风

研究
中大「环保新思维」系列 中大建议香港新空气质素指标不应忽视粗颗粒污染物

中大「环保新思维」系列 中大建议香港新空气质素指标不应忽视粗颗粒污染物

研究
中大促请单车使用者佩戴头盔及其他防护措施 以减轻意外引致的脑创伤

中大促请单车使用者佩戴头盔及其他防护措施 以减轻意外引致的脑创伤

研究
(只提供英文版本) Opening 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Health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Launching of the CUHK Jockey Club Community Primary Care Programme

(只提供英文版本) Opening 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Health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Launching of the CUHK Jockey Club Community Primary Care Programme

研讨会
CCOU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成立典礼今日顺利举行

CCOU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成立典礼今日顺利举行

教育
中大「环保新思维」系列 研究发现本港车辆排放二氧化氮比例有增加趋势 或与政府推行柴油改善计划有关

中大「环保新思维」系列 研究发现本港车辆排放二氧化氮比例有增加趋势 或与政府推行柴油改善计划有关

研究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